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深港小靈通】速跟廣東政策包!廣州文化産業「包穩的」
作者:洪钰敏   來源:南方網    2025-05-26 09:31
【識港網訊】5月22日,第二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開幕首日,廣東以「政策包」形式重磅推出覆蓋影視、演藝、動漫影視、網絡遊戲、電子競技、網絡視聽六大領域的87條政策措施。

【識港網訊】5月22日,第二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開幕首日,廣東以「政策包」形式重磅推出覆蓋影視、演藝、動漫影視、網絡遊戲、電子競技、網絡視聽六大領域的87條政策措施。

廣東「政策包」的出台,标志着文化産業從規模擴張向質量升級的轉型,對廣州而言,這不僅是産業政策的升級,更是城市能級的躍升,依托政策紅利,廣州将加速構建現代化文化産業體系,在數字時代搶占文化發展制高點。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政策是發展的引擎,廣東此番以「政策包」破題,爲廣州文化産業的未來描繪了清晰藍圖。在政策賦能下,廣州将加速從「文化大市」邁向「文化強市」,爲全國文化産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灣區樣本」。

看政策,誠意滿滿釋潛力

作爲全國文化産業第一大省,廣東此次政策創新既是對國家文化發展戰略的積極響應,也是立足自身優勢、面向全球競争的關鍵布局。

尤其對于廣州而言,這座兼具深厚文化底蘊與前沿創新活力的城市,将在政策賦能下進一步釋放潛能,加速構建現代化文化産業體系,爲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文化産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廣州樣本」。

在影視領域,政策包通過打造環珠江口影視産業帶、建立創作選題庫、深化粵港澳影視合作等舉措,爲廣州影視産業注入新動能。

例如,政策明确提出支持優秀作品創作、完善拍攝服務體系,并成立省級影視綜合服務平台,這将吸引更多頭部影視企業落戶廣州,推動本地影視企業與港澳團隊深度合作。

演藝市場作爲文化産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政策包從培育市場主體、拓展「演藝+」産業鏈、推動大灣區演藝資源互通等方面爲廣州指明方向。政策提出建設國際一流演藝城市群,支持粵港澳三地演藝活動巡回落地,這将強化廣州作爲大灣區演藝樞紐的地位。

動漫影視産業的扶持政策,則爲廣州鞏固「動漫之都」地位提供了堅實保障。政策提出構建廣深「雙核」高地,支持原創IP孵化與傳統文化數字化,與廣州建設「12218」現代化産業體系中文化創意産業的定位高度契合。通過專項資金扶持、人才引育、産業鏈協同等舉措,廣州可進一步強化在動漫内容創作、衍生品開發等環節的優勢。

在網絡遊戲與電子競技領域,政策包明确支持廣州發揮「雙核」引領作用,爲産業升級注入新活力。

廣州遊戲産業營收常年位居全國前列,誕生了網易、三七互娛等龍頭企業。政策提出鼓勵原創精品研發、優化營商環境、打造「電競雙城」等舉措,直指行業痛點。

電競領域,政策支持場館建設與賽事運營,廣州可依托天河體育中心等大型場館資源,承接頂級電競賽事,同時培育本土賽事品牌,形成「賽事+文旅+消費」的産業閉環。

網絡視聽作爲數字文化新業态的核心賽道,政策包通過建設「智慧視聽」雲産業園、推動灣區數智視聽服務等舉措,爲廣州開辟新增長極。

綜觀六大領域,廣東文化産業「政策包」的突出特點在于系統性、協同性與前瞻性。政策不僅覆蓋全産業鏈各環節,還注重跨領域資源整合與大灣區協同發展,這種「一盤棋」思維爲廣州文化産業的提質升級提供了全方位支撐。

觀當下,廣州文産領潮頭

作爲全國文化産業的領跑者,廣州以深厚的文化底蘊爲根基,借力政策創新與科技賦能,在影視、演藝、動漫、遊戲電競、網絡視聽等領域構建起全産業鏈生态,持續釋放文化新質生産力,爲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在影視産業,廣州通過引入百納千成、企鵝影視等頭部企業,推動《燕食記》《散落星河的記憶》等優質IP落地。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等平台助力「廣州創造」走向全球,穗港影視合作備忘錄的簽署更深化了大灣區協同效應,推動文化産品從「出海」邁向「IP出海」。

演藝市場的繁榮彰顯了廣州的文化活力與消費潛力。2024年,廣州審批營業性演出超14萬場,5000人以上大型演出159場,穩居「演唱會之城」第一梯隊,形成「演藝+文旅」的消費閉環。

廣州的演藝裝備産業同樣傲視全國,燈光音響産值超千億元,浩洋電子、銳豐文化等企業服務冬奧會、亞運會等國際盛事,以硬實力支撐軟文化。

在動漫與遊戲電競領域,廣州以創新驅動搶占賽道高地。原創漫畫發行量占全國30%,《雄獅少年》《落凡塵》等動畫電影以「新國漫」标簽破圈,豬豬俠、喜羊羊等IP持續煥發生命力。

廣州遊戲産業營收占全國43%,網易、三七互娛等龍頭企業深耕科韻路「遊戲第一街」。電競産業依托雄厚的遊戲基礎,通過頂級賽事吸引全球目光,黃埔區「遊戲谷」政策吸引賽事運營人才,推動電競與文旅深度融合,讓年輕人「爲一場比賽奔赴一座城」。

網絡視聽産業的崛起則展現了廣州的前瞻布局。作爲全國超高清視頻産業核心區,廣州建成智慧視聽雲産業園,集聚直播、短視頻等新業态,年産值超530億元。

從化區通過微短劇發展研究中心吸引路海波等領軍人才,打造産教融合高地;白雲區構建直播經濟集群,「直播+」模式激活電商新生态。

數字印證實力:2024年廣州文化新業态營收2780億元,占全市文化産業46%;遊戲企業6700餘家,帶動就業超10萬人;動漫年産值超300億元,文創産品營收增長80%……這些數據背後,是政策精準滴灌、科技深度融合、人才持續彙聚的協同效應。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尹濤指出,文化新業态已成爲增長關鍵引擎,而「低空+文旅」「沉浸式體驗」等創新場景,更将推動文商旅體深度聯動。

站在新起點,廣州正以「文化+」戰略打破邊界,讓傳統與現代交織、本土與國際共鳴。這座城市的信心,既藏于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的展演燈火中,也顯現在年輕人追逐電競賽事的熱情裏——文化高質量發展的答卷,廣州正在書寫更精彩的篇章。

展未來,穗城新勢競風華

接下來,廣州将以政策爲綱,構建全産業鏈發展新格局,結合本土優勢細化落實舉措。

以科技爲翼,激活文化新質生産力。廣州将瞄準數字時代文化産業發展趨勢,強化技術驅動與内容創新的雙輪驅動。

在遊戲電競領域,依托天河科韻路、黃埔遊戲谷等産業集群優勢,廣州将設立市級統籌資金,支持原創精品研發和重點賽事培育,并試點建設網絡遊戲産業服務中心,優化版号審核、防沉迷系統接入等流程,助力企業高效出海。

網絡視聽産業則以智慧視聽雲平台爲核心,融合AI、MR等技術,構建「内容+」生态圈,建設灣區國際創作者生态谷和超高清視頻創新産業園,打造從内容孵化到技術應用的完整鏈條,推動視聽内容生産向智能化、國際化躍升。

以融合爲徑,拓展文化消費新場景。廣州深谙「文化+」戰略對産業升級的賦能作用,着力推動文商旅體深度融合。

一方面,依托藝術街區、博物館、低空觀光航線等載體,創新沉浸式文旅項目,如「低空+文旅」模式開辟城市空中遊覽新體驗。

另一方面,以重大活動爲紐帶,擦亮灣區音樂彙、羊城粵劇節、廣州藝術季等品牌,通過文交會、國際旅遊展等平台促進産業對接,2024年文交會簽約金額超18億元,彰顯平台集聚效應。

體育領域則借勢十五運會承辦契機,推動「文旅+體育」深度融合,以國際标準打造賽事IP,提升城市全球影響力。

以開放爲橋,繪就文化出海新圖景。作爲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廣州正以更高站位布局文化出海戰略。

演藝領域鼓勵粵産精品海外巡演,推動《雄獅少年》《英歌》等舞台劇走向世界;遊戲産業則将嶺南文化元素融入創作,孵化《第五人格》等全球IP,2024年遊戲海外營收達190.58億元;網絡視聽企業通過國際紀錄片節、動漫遊戲盛典等平台,推動優質内容「借船出海」。

同時,廣州強化與國際市場的規則對接,爲文化企業提供政策法規、本地化适配等專項培訓,構建從「走出去」到「走進去」的支撐體系。這種「以文化爲媒,以産業爲基」的開放姿态,正助力廣州在國際文化貿易中占據先機,向世界傳遞中國故事的灣區表達。

以惠民爲本,築牢文化強市根基。文化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标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廣州持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通過社會力量參與運營、打造基層文化共同體等模式,建成953個合辦文化場館和400處新型文化空間,讓藝術浸潤街巷阡陌,真正實現文化資源「下沉」與「共享」。

面向未來,廣州将以「政策包」爲行動指南,以創新爲魂、以融合爲脈、以開放爲帆,持續激活文化産業内生動力。

通過政策精準滴灌、科技深度賦能、生态多元共建,這座千年商都正書寫着文化強市建設的新篇章,爲全國文化産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廣州樣本」。在文化與經濟共榮、傳統與創新交織的進程中,廣州的文化綜合實力必将迎來更具穿透力、更富時代感的升華。

 

责任编辑:li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