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識港話事】超前部署防範 經受住「韋帕」考驗
作者:哲哲   來源:識港網    2025-07-23 11:14

颱風韋帕襲港,香港天文台7月20日懸掛兩年來首個10號颶風信號,發出紅色暴雨警告。對比上一個10號颶風信號的颱風「蘇拉」,韋帕強度雖未及「蘇拉」,但兩者整體風力相若,「韋帕」給香港帶來頻密的狂風驟雨,路面出現塌樹及水浸,全港收到711宗塌樹報告,但數目遠低於2023年「蘇拉」襲港時造成的逾3000宗塌樹,今次比起「蘇拉」襲港,總體災情輕得多。

得益於港府警惕性高,超前作出多項部署。早在「韋帕」襲港前的兩天,特區政府已行動起來,組織召開跨部門督導委員會,與相關部門作出全面和充分的準備及應變部署,做好應對水浸、山泥傾瀉、塌樹及構築物安全等準備工作。

治理山泥傾瀉有成效

香港人口稠密,山多平地少,建築物與道路需依山而建,因而製造了很多陡峭的人造斜坡,加上受季候性大雨影響,山泥傾瀉一直是香港最常見的天然災害之一。每逢雨季,山泥傾瀉和樹木倒塌對市民安全和城市運行構成威脅,回顧過去,山泥傾瀉曾經對香港造成嚴重傷亡,最近一次在2023年9月7日至8日,香港遭遇世紀暴雨,石澳道一個填土坡發生了一宗山泥傾瀉,導致出入石澳及大浪灣的唯一道路封閉了超過一天。

港府近年十分重視山泥傾瀉治理工作。據統計報道,過去十多年,政府已動用了約295億元;鞏固了約6780個政府人造斜坡,完成約6562個私人人造斜坡的研究,並就480幅天然山坡施行緩減措施。此外,土力工程處計劃引入自動化無人機定時監測斜坡,提升了監測效率與準確性。

今次「韋帕」襲港期間,並未造成山泥傾瀉事故,可見港府在防治山泥傾瀉方面卓有成效。

緊急應變隊風雨堅守

「韋帕」期間,多家媒體聚焦一艘觀光客輪在海浪衝擊之下在海中央「飄移」300米,最終撞向招商局碼頭,所幸無人受傷。截至20日晚8時,政府共接獲711宗塌樹報告,33人受傷到急症室治理,屋宇署共接獲21宗與建築物有關的事故。在此期間,港府派出逾110隊緊急應變隊保障市民需求,應對水浸及渠道淤塞,確認7宗水浸報告,所有個案均已完成處理。另一方面,位處低窪地區以往經常是水浸黑點,港府吸取教訓提早在颱風來臨前一天就派員設擋水板,向居民及商戶提供沙包,並清理清理全港約240個容易淤塞地點,減低水浸風險。

香港面對今次颱風,港府超前部署,做足防範措施,最終平安度過,獲得市民贊譽:「香港經得住風雨!」

本網評論員 哲哲

责任编辑: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