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機器人進入職場很快將是普遍現象,如何應對潛在的風險?」
「見到政務機器人,老百姓憑什麼信任他的服務,他的『合法性』來源是什麼?」
「像管理我們同事一樣管理政務機器人,『法案』就順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
2025年3月17日,李曉明累趴了。作為深圳市福田區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的一名科長,他在過去一個月完成了近100次接待,創造了職業生涯的新紀錄。
一切都源於一場「輿情」。2月15日,福田區發布一條新聞——「基於DeepSeek的70名AI數智員工上崗」。DeepSeek大模型爆火以後,很多地方都宣布把DeepSeek引入政務服務,福田區並不是第一個。
然而,這篇並不起眼的新聞,卻在接下來兩天迅速發酵,把福田區送上微博熱搜。一時間,「福田區AI公務員上崗」的熱點遍布全網。
實際上,福田區在新聞裏並沒有提到「AI公務員」。只是有自媒體博主「偷換概念」,把「70個數智員工」寫成了「70個AI公務員」。這幾個字一改不打緊,卻引發了瘋狂的轉發和輿論的炸裂。
「AI公務員要不要吃飯、要不要發工資?」「我覺得AI公務員效率高,肯定比人工強!」網友七嘴八舌地討論,各種評價層出不窮,給福田區帶來了不小壓力。
「我們不得不向無數位來電詢問的記者解釋」,為了應對洶湧的輿論,福田區最終安排了一場集中採訪,現場澄清事實。
誤會解除後,「輿情」風波餘音未了,福田區又迎來絡繹不絕的考察團。「這些數智員工是誰提供的?成本多少?」,不少人看了之後,都想要快速複製。於是,他們紛紛把目光投向福田AI數智員工的供應商——深圳夸夸菁領科技有限公司。
機器人也能「勞務派遣」?
過去一個月,夸夸菁領完成的業績,相當於過去一年的總和。 夸夸菁領的董事長胡偉說,公司估值飆升了五倍。「現在我的目標就是,6個月之內把數智員工送到100個城市」。
胡偉介紹,他2019年創辦了獵頭公司——今日人才,2023年又轉型成立了夸夸菁領。「簡單來說,就是做勞務派遣,只不過以前派遣的是真人員工,現在派遣數字員工」。
如今客戶蜂擁而至的場面,放在一年前完全無法想象。胡偉創業開局並不順利,他跑了許多地方,但大多數人對數智員工都不太理解,一方面放心不下信息安全,另一方面也懷疑它們能不能發揮作用。
直到胡偉與深圳市福田區的負責人見面後,情況發生了變化。「沒想到福田區領導很容易就接納了數智員工的概念,他們還跟我說,他們沒那麼多擔心,因為早就預備好方案了。」
就這樣,胡偉第一次看到了《福田區政務輔助智能機器人管理暫行辦法》這本超前到令他震驚的冊子。AI數智員工也順理成章地進入了深圳福田的職場。
政務輔助機器人應用場景多達240個
讓數智員工進入職場,確實是個新鮮事兒。不過,像福田這樣成建制將機器人引入職場,與人類員工協同工作,確實是頭一回。
早在2024年5月27日,福田區為《福田區智能機器人僱員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舉辦了聽證會,被邀請來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工智能行業專家,聽了以後都感覺很炸裂,評價這是可以引領行業的東西。
福田區推出的《管理辦法》,到底有什麼「猛料」,讓行內人連連稱奇?事實上,這份全國首創的《管理辦法》,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回答了幾個關鍵問題:
首先是定義,也就是什麼是政務輔助機器人,它與一般的計算機系統、政務大廳門口的一個雕塑有什麼區別?《管理辦法》明確,政務輔助機器人是「運用人工智能技術,輔助履行公共管理職責或者提供公共服務,具備一定人格特徵,能半自主或全自主進行感知、決策、交互的智能機器或計算機系統」。
第二,政務輔助機器人如何運作,機器人從事公共服務應遵循什麼樣的規則?福田區提出,政務輔助機器人享有類似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榮譽權等「人格權」,同時也應履行相應的義務,運用擬人化的方式對它進行管理。
第三,這種服務背後真正「硬核」的責任機制是什麼?針對政務機器人這種自主或者半自主的技術特點,《管理辦法》創新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法律關係——監護人制度,要求設置「監護人」對機器人進行全流程管理,一旦發現機器人犯錯就要及時「踩剎車」。
此外,《管理辦法》還明確了「監護人」和「機器人」之間這種協同關係的合法性來源,以及出現爭議之後的解決機制措施等。
如今,在《管理辦法》的「保駕護航」下,政務輔助機器人在福田區已經廣泛應用在公文辦理、數據分析、輔助決策等諸多領域,應用場景多達240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