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為進一步擴大港口、航運業務對外開放,提升中轉外籍旅客出行體驗,經過一系列改造建設及驗收工作,7月26日,深圳蛇口郵輪母港口岸正式啟用全國首個海港口岸國際中轉區。國際中轉區啟用後,將顯著提升來深中轉的外籍旅客,特別是無簽證人士的中轉效率,預計通關距離將縮短一半,通關時間減少80%。
據悉,這一舉措由深圳市口岸辦牽頭深圳海關、深圳邊檢總站共同推動,深入貫徹落實了深圳綜合改革試點首批授權事項中關於「支持深圳在客運碼頭設置旅客國際中轉區、優化出入境手續」的有關要求,將推動深圳郵輪經濟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助力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很快、很便捷!」10名外籍旅客步履輕鬆,經國際中轉區換乘國際航班出境。這也是國際中轉區啟用後迎來的首批中轉旅客。「我只用了五分鐘就完成了中轉!這實在是太方便了!」德國中轉旅客Bernhard Schaefke在完成中轉後開心地表示。荷蘭中轉旅客Dewi同樣對國際中轉區的便捷程度讚嘆有加。「雖然我沒有中國簽證,但還是可以在此中轉,這太方便了!」Dewi說完用手指比了顆心。
國際中轉區啟用後,持有經蛇口郵輪母港中轉的聯程客票且在「國際中轉區」停留不超過24小時的外籍旅客,可在未辦妥有效來華簽證情況下,申請過境中轉。郵輪公司需在計劃到港前24小時將旅客過境中轉申請信息(含航班信息、中轉旅客及行李信息)同步報告海關、邊檢和蛇口郵輪母港運行指揮中心,蛇口郵輪母港將在航班到港後引導中轉旅客辦理乘船等手續。
記者在現場看到,位於郵輪廊橋東南側頂端區域的國際中轉區內設置1條人工查驗通道及海關、邊檢查驗工作檯,配備查驗設備,並設有應急轉運通道,可滿足口岸監管、查驗需要。此外,開闢出一間26平方米候船室,以滿足旅客候船需求。
「我們在全國率先首創旅客國際中轉區,創新海港口岸國際中轉模式,進一步提升了國際中轉便利度。」市口岸辦黨組成員、副主任姜成峰表示。記者了解到,為做好相關工作,市口岸辦做好頂層設計,出台《深圳港客運碼頭旅客國際中轉區管理辦法(試行)》,明確旅客國際中轉區的驗收、監管權限,提供堅實制度保障。同時,市口岸辦組織海關、邊檢、海事等口岸查驗單位和市交通運輸局等行業主管部門,針對蛇口郵輪母港旅客國際中轉業務落地實施後可能出現的風險隱患,指導蛇口郵輪母港公司建立國際中轉區的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旅客服務等現場工作制度,制定現場應急預案和旅客服務手冊。
深圳海關所屬蛇口海關主動靠前服務,指導郵輪母港進行多輪場地規劃,設計出符合海關監管要求,同時旅客中轉動線最短、體驗最好、企業投資成本最小的建設方案。
深圳邊檢總站蛇口邊檢站在中轉區增設中轉旅客專用查驗通道,實施「一站式」查驗,並創新實施免辦簽證、免填入境卡、免采指紋生物信息等便利舉措,保障旅客通過中轉區辦理過境手續後可直接進入候船區域等候下一航程,大幅壓縮旅客中轉環節。
蛇口海事局嚴格落實「一船一策」保障要求,提前與船公司、碼頭、代理等單位溝通協調,加強信息互通互享與服務聯動,準確掌握船舶動態,依託「單一窗口」開展口岸查驗單位「一次性登輪、一次性全面檢查」的國際航行船舶聯合登臨檢查,全力做好高速客船及招商伊敦號郵輪靠泊服務保障工作。
深圳國際郵輪母港充分開展場地規劃,通過多方案比選,最終選擇符合口岸監管要求,旅客中轉動線最短,且與正常出入境旅客完全隔離的方案,並高效完成工程建設和查驗設備配置,順利通過項目驗收;為了國際中轉區順利運行,為國際旅客提供便捷、舒適的中轉體驗,深圳國際郵輪母港積極協調高速客船和國際郵輪公司,共同制定中轉旅客服務規範,協調聯檢單位制定旅客信息預報機制和應急預案,保障國際中轉區安全順暢運行。
「國際中轉區啟用後,我們將進一步加強有關部門的協同聯動,不斷優化業務操作規範及應急處置預案,持續優化提升中轉效率,用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先進經驗,豐富打造海港口岸國際中轉區的『深圳樣本』。」深圳市口岸辦黨組成員、副主任姜成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