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深港小靈通】深港300騎友羅湖綠道共繪同心圓 同慶東江水供港60載情
作者:羅柳斌   來源:香港商報    2025-07-28 09:27
【識港網訊】一邊是深圳水庫的粼粼波光,一邊是梧桐山的層層山巒,如此景致,每一幀都是山水與城市的溫柔相擁。7月26日清晨,近300名深港騎友從羅湖翠湖文體公園出發,如一道流動的風景線,穿行於環水庫綠道的多個羅湖生態地標之間。約18公里的騎行軌跡宛如一支多彩畫筆,在蔥鬱山水與城市天際的交界處,勾勒出「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生態長卷。

【識港網訊】一邊是深圳水庫的粼粼波光,一邊是梧桐山的層層山巒,如此景致,每一幀都是山水與城市的溫柔相擁。7月26日清晨,近300名深港騎友從羅湖翠湖文體公園出發,如一道流動的風景線,穿行於環水庫綠道的多個羅湖生態地標之間。約18公里的騎行軌跡宛如一支多彩畫筆,在蔥鬱山水與城市天際的交界處,勾勒出「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生態長卷。

值此東江水供港60周年的歷史節點,這場以「同心同行,深港共騎」為主題的騎行活動,將兩地血濃於水的親情化作攜手邁向新征程的動力,生動續寫深港交融的新篇章。

騎友合影

六秩「水脈」續寫「輪上情緣」

「周末常碰到香港騎友帶着自行車過關來羅湖騎游,這已成為深圳游的熱門項目了。」蓮塘口岸旁一家老字號餐廳老闆娘向記者介紹。東江水供港的「藍色紐帶」串聯起深港六十載深情厚誼,而今騎行這一時尚運動接過「接力棒」,讓「雙向奔赴」的情誼在轉動的車輪中綿延不息。

羅湖與香港山水相依、人緣相親,東江水供港工程的部分輸水線路穿越羅湖轄區,深圳水庫作為核心儲水設施,更被喻為「供港大水缸」。依託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羅湖以水庫為核心打造綠道系統,將水源保護與供水文化融入其中,構築起深港情感交流的橋梁。

騎友蓄勢待發

18公里綠道串起生態「珍珠鏈」

本次騎行路線深度融入羅湖「八園連通」計劃,精心串聯多個生態地標。從深圳首個零碳文體公園——翠湖文體公園出發,騎友們穿過綠意盎然的淘金山綠道,沿途可見二線關歷史印記與靈動海綿城市設計。煥新通車的大望橋如飛鳥展翅,與梧桐山輪廓相映成趣,成為深港騎友爭相合影的焦點。被譽為「深圳最美綠道」的梧桐綠道,以萬佛寺驛站為起點,串聯仙湖植物園、東湖公園與梧桐山小鎮,最終抵達羅湖體育休閒公園。

車輪丈量深港情 山水之美獲盛讚

一位香港騎友在終點興奮展示騎行紀念章:「這是自己第一次來羅湖環水庫綠道騎行,沿途風景美得讓人挪不開眼。綠道上的休息驛站、觀景平台等設施都非常完善,以後肯定多來鍛煉身體!」中國國家殘疾人自行車隊教練李鵬評價:「該里程強度很適合初級騎行愛好者,無論是觀光休閒還是鍛煉身體都是很好的選擇,以騎游為紐帶,重溫東江水滋養深港的歷史,是一趟具有深港特色且有紀念意義的騎行。」

綠道與騎行隊伍

此次活動得到中國國家殘疾人自行車隊及童樂體育、獵豹俱樂部、酷騎等多家企業支持,近300名深港騎友與近100名志願者共同參與。騎行不僅讓「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羅湖印象深入人心,更向大灣區騎行愛好者發出誠摯邀請。

羅湖義工合影

梧桐閣成灣區旅遊新寵 低空經濟添翼

當騎行車隊駛過碧水青山,梧桐山巔新地標「梧桐閣」正掀起低空旅遊熱潮。羅湖區以梧桐閣為核心開通多條低空游線,立體串聯文旅商體展資源。活動特別在起點設置抽獎環節,送出包含IBC MALL至梧桐閣單程直飛(僅需6分鐘)體驗券、梧桐閣下午茶等驚喜福利。

梧桐山水

從汩汩流淌的東江水,到滾滾向前的自行車輪,深港兩地在六十載光陰中始終血脈相連。當騎友們用車輪丈量這條潤澤深港的生命線,綠道上的每一次俯身蹬踏,都在續寫同根同源的嶄新篇章——這流動的風景,是兩地情誼最生動的見證。

文化月高潮迭起 深港交融熱度不減

隨着騎游活動落下帷幕,2025羅湖深港文化月步入高潮。7月25日至27日,「深港TECH ON雲街風雲會」在筍崗雲街熱力開街,聯動筍崗商圈,科技市集、電競比賽等精彩內容輪番上演,「汪喵雙城記•深港寵樂匯」等系列活動接力登場。三條免費接駁專線貫通深港,持續點燃雙城融合的熱度,可登錄「羅湖深港文化月」官方小程序,一起解鎖更多精彩!

责任编辑:zhan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