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行政長官李家超將於9月發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他昨早(27日)到紅磡灣馬頭涌官立小學出席首場地區諮詢會,超過110名地區人士參與,多名司局長亦有出席。
政府屬「供應方」 政策一定要接地氣
李家超說,在過去三年的《施政報告》,當局吸納了地區諮詢會的不少寶貴意見。今天市民在諮詢會發言時亦都流露出對香港的關心、熱愛、期盼和信任,所表達的意見非常廣泛,涉及經濟發展、教育、醫療、房屋、保障本地勞工,以及地區環境等議題,我們都會仔細一一研究,並以提升市民幸福感、獲得感,以及社會關愛共融為目標來制定政策。
李家超fb圖片
他又指表示,政府已完成一半的《施政報告》諮詢,諮詢期啟動以來,已進行30場諮詢會,收到超過4500份意見,數量按年增加31%。早前已與醫療、教育、創科、青年發展等界別會面,但聆聽地區的意見十分重要,指無論政府怎樣推行政策,政府仍屬「供應方」,而供應的政策一定要接地氣,與市民的需求對接,期望與社會一起努力,建立一個良好的香港家園。
李家超表示,感謝市民積極發表意見,並冀盼各位市民繼續提供建議。他和團隊會細心研究,繼續創新求變,既照顧宏觀又重視微觀,關注並回應民心所想,為市民做實事,一同締造更美好的生活。他認為,市民的心聲和意見十分重要,不僅能堅定他推動相關政策的決心,更能幫助政府了解政策的細節需要和實行時的關鍵點,共同推動香港度過經濟轉型期。
政府已推出組合拳鼓勵生育
有出席者提議,特區政府可嘗試在社區設立創新實驗室,利用低資源、短期或有時限的實驗場,讓不同人士使用等;有出席者關注,香港不少非牟利團體或慈善團體都沒有屬於自己的會址。亦有非牟利團體代表表示,希望政府增加青年宿舍的單位。
有從事金融業的市場說,香港生育率偏低,希望政府推出措施進一步刺激生育。另外,有少數族裔人士反映,少數族裔女性在本港就業遇到很多挑戰,希望政府提供更公平及多元環境。
李家超回應表示,在地區治理提升制度後,地區可以發揮所長作用,例如18區區議會、三會、關愛隊等,但認為各區情況不同。他又指,認同金融業或審批工程上需要「拆牆鬆綁」,政府已盡量簡化程序。至於生育率方面,李家超表示,自己非常關注,特區政府已推出組合拳鼓勵生育,除兩萬元獎勵金外,亦有退稅免稅、輔助生育、託兒服務等措施。
李家超fb圖片
研創科專利融資 做好國民教育
在諮詢會上,有研究醫療創科的大學生表示,政府未能提供足夠資源讓大學生做科研,亦難以將研究項目推出在公立或私營醫院應用,同時關注融資的問題。亦有從事航運業界人士關注,自動駕駛如何在香港落地,建議多使用國內標準。
有市民提到國家認同的議題,希望香港不要再討論「去殖化」,應集中資源做好國民教育。另外亦有市民關注隱蔽長者、環保、提升青少年抗逆能力等。
李家超說,創科是需要發展得好的範疇,指出香港的確需要更多應用場景,而創科專利融資同樣重要,政府會研究。他又指出,香港應勇於面對過往歷史,建立自信心,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及青少年發展,認識「一國兩制」的根和文化。
有市民向李家超反映傷健共融等問題。李家超說,好重視關愛共融,而以家庭為核心是他的施政理念,現時地區治理系統更完善,令下情上達,但細節都是要靠大家的智慧在地區提出來。
政府會「做大個餅」
李家超在總結時表示,政府會「做大個餅」,現時經濟正向發展,但個別行業有壓力,如何提供支援及在地區落實,地區人士才會知道。他又表示,出席人士都很有心「搞活地區」;他認為除了「搞好系統」,亦要強化執行力量,政府會整合研究。
今次地區諮詢會歷時約兩小時,分兩部分進行。第一部分由李家超和司局長聽取市民發表意見,涵蓋議題包括土地房屋、交通運輸、創新科技、金融發展、文化體育、教育、青年、扶貧助弱、醫療服務和社會福利等。第二部分是小組討論,出席市民獲分為四組,分別圍繞「拼經濟謀發展」和「惠民生建未來」兩個主題,與李家超及司局長進行深入交流。李家超輪流與每個小組的市民交流和討論,聽取意見。
《施政報告》公眾諮詢已於6月16日展開,政府說,在未來一個多月會繼續通過不同形式的諮詢會和社區探訪等活動,廣泛聽取不同界別的團體和人士意見。公眾人士也可循不同途徑,包括《施政報告》專題網站和社交媒體帳號、電話熱線、電郵、傳真及郵遞等方式提出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