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制謎猜謎,其樂陶陶
作者:林倫倫   來源: 林倫倫方言茶話    2022-12-29 16:38

12月初,文化和旅遊部公示了“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建設典型案例名單,廣東省有“佛山石灣陶藝” “汕頭澄海燈謎”和“梅縣客家山歌” 3個典型案例成功入圍。汕頭市澄海區是粵東著名文化藝術之鄉和僑鄉,文脈繁茂,人傑地靈,民間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澄海燈謎”延續了南宋臨安“擊鼓導猜”古風,將民間方言、謎語與中原謎法相融合,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同時也形成了別具特色的謎語創作體系。“澄海燈謎” 1999年被命名為廣東省“民族民間(燈謎)藝術之鄉”,2000年被命名為“中國民間(燈謎)藝術之鄉”,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2015年被命名為廣東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2021年被命名為2021-2023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這次又獲殊榮,入圍“建設典型案例”,這是對澄海燈謎傳承、弘揚的高度肯定,可謂再接再厲,錦上添花。作為一個喜歡燈謎的澄海書生,雖客居羊城,猶身在故鄉,為之高興。遂發此文,以示慶祝。

冬節過了,春節將臨,各地猜謎射虎的鼓點又要“咚咚咚”地敲起來,尤其是家鄉澄海更為鬧熱,幾乎村村有謎棚,人人能射虎。把一個個寒冷的“今冬明春”鬧騰得像一籠籠新出爐的包子,熱氣騰騰!澄海燈謎被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燈謎)之鄉”,那可不是浪得虛名。

我這個生長在謎鄉的澄海小子,是伴隨著春節-元宵和中秋前後咚咚咚的猜謎鼓聲長大的。我打小就喜歡謎語,尤其是方言謎語。但小時候沒有想過:為什麼會喜歡謎語?直到八年前澄海謎家、韓師的優秀校友王綿生老師要出版 《潮汕風物謎》(黃河出版社,2014)找我寫序,我才認真思考起來。

我體會到,制謎、猜謎起碼有三大好處。

一是有益於培養開卷讀書的興趣。要猜謎、猜好謎,你就不得不去讀書。我是生在“反右”之年、長在 “wg” 之時的無書可讀年代之人,所幸讀高小和中學的時候,是在有著冠山書院和文曲星廟的冠山鄉度過的。那個時候,冠山鄉每年春節到元宵期間、中秋節前後都有猜謎語的民間娛樂活動,而且謎棚就搭在我家住的冠山學校(四落內)大門前的籃球場上。大概由於無書可讀、更無作業要做、精力過剩的緣故,我和我的小夥伴張偉強等喜歡紮堆兒在謎棚前跟著大人們湊熱鬧。我喜歡聽猜謎者對謎語的解釋,那猜中謎語的咚咚咚三聲鼓聲,無比悅耳。偶有字詞之謎,我們也跟著起哄猜射,居然也偶有猜對的。獎品雖薄:無非一盒火柴、兩顆糖果、或者一支香煙而已,但對我的讀書欲望的激發之精神力量,卻是巨大的。我對能猜出“《道德經》一句”、“《唐詩三百首》一句”、“《千家詩》一句”、“《千字文》一句”、“《紅樓夢》詩詞一句”等等的射虎高手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大家需知,那個年代,這種書我見都沒見過,就甭說讀了。而鄉野之間的射虎英雄們居然個個飽讀詩書、滿腹經綸。如果用現在時尚的話講,他們就是我當時的偶像,我就是他們的鐵粉了。

為了能多猜中一些謎語,我也開始從家中有藏書的同學那裡借來“古書”閱讀。最入迷的是《水滸傳》,把一百單八將的姓名、綽號(謎語叫“泊號”),甚至連其使用的武器名稱都能倒背如流。1978年參加高考,我語文科還考得不錯,僥倖考上了中山大學中文系。我想,這竟是為猜謎而讀書得到的意外收穫,真的是開券有益。而這種歪打正著的收穫,改變了我和我家庭的命運!真的是“知識決定命運”,但學知識的動力來源於“約謎”(猜謎),現在的年輕人可能覺得不可思議,但跟我年齡相近的人,因喜愛猜謎而自覺勤奮讀書的,在我們家鄉恐怕不在少數,因為猜謎的民俗活動,實在是太普及了!

二是有利於智商的開發,俗話說就是特別有利於“開竅”。猜謎是一種 “技術含量” 和“智商”頗高的活兒。您首先要懂得“謎格”等謎語製作和猜射的基礎知識,其次必須有“腦筋急轉彎”的急智,還得有各種知識橫豎交錯、互相聯繫的綜合運用能力,尤其是那些運用潮語諧音、漢語同音字等方法製作出來的謎語,要猜中真的不容易。用潮汕話說,就是必須有“斜竅”才行。所謂的“斜竅”,就是多角度的另類思維,對人的思維能力的提高頗有幫助,尤其是邏輯推理能力。我至今還記得,有一則謎語的製作水準是 “相當的” 高,其謎面就一個“漏”字,猜氣象名詞二、水利名詞一、字一。儘管拆字謎是我的拿手把戲,但一個晚上就是猜不出來,急得我在謎棚前“爬喉爪脰”(撓耳抓腮)。最後還是被外鄉來的一位 “過江龍” 高手大叔猜中。其謎底是:下雨,多雲,排水,“層”字。我真是佩服得恨不得立馬就拜他為師,從此也記住了這則佳謎,至今不忘。

三是有利於身心健康。制謎和猜謎既是一個 “摳心擘腸”(挖空心思) 的過程,就像《評注燈虎辨類》的編者謝會心先生在自序中所雲:“力索苦思,幾忘餐寢”。但也是一個愉悅身心的過程。製作出一則佳謎,跟寫出一首好詩、一篇好文章的愉快心情是一樣的。而在人頭攢動的謎棚前、在咚咚咚響的鼓聲中猜中謎語、讓小夥伴們都驚呆了、很羡慕地看著你時候的心情,就更是美妙、快樂無比了。謝會心先生雲:“邀(愛謎)同志三五,互相擊射,以博聯歡……當夫春宵秋夕,裡閈商燈,聞輒欣然往矣。不惜費心力,耗精神,通宵達旦。”真是樂在其中了!所以,我想,制謎、猜謎的人不但是有知識、有智慧的人,也是天底下最快樂的人,因而也是最健康、最幸福的人。

少年時代,最能給我帶來快樂的是那些方言謎語。每當時間進入深夜,謎棚上剩下來的基本上都是難度比較大的謎語,開始冷場起來。每到這個時候,掌鼓師父自有高招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把氣氛再次攛熱起來。就像給一鍋已經快涼了的滾水(開水),再往木炭爐裡添些“絞籽炭”(一種叫做“絞籽”的樹枝燒的木炭),把鍋裡的水再燒開,讓它滾起來。“棚主”慣用辦法之一就是來上幾則帶有“人間煙火”味的方言謎語,有時候還得帶點鄉下人的狡黠和略帶黃色的那種,把大家逗得跺腳捧腹、哈哈直樂。我至今還記得其中的幾則,例如“老豬母相撬”,猜潮汕俗語一(謎底是“食支嘴”,有人猜“扱支嘴”,也對,棚主只能送出兩份獎品);“政策保護和尚”,猜潮汕俗語一(謎底是“留在奉佛”)等等。略帶黃色的方言謎語,最受歡迎,因為會引發大家的某種想像,刺激荷爾蒙分泌。如謎底為牙刷的謎面竟然是:“支物四寸長,一頭生毛一頭光……”。謎語作者故作神秘,具象、感性描寫刷牙的過程,把猜謎者的思路引入歧途。後來我主編《潮汕俗文化叢書》中的《潮汕方言謎語》(廣東高教出版社,1997)一書,發現這則謎語原來早已被楊小綠的《潮州俗謎》(香港潮書公司出版,1930年,丘玉麟作序)收錄過了。

就是因為編著《潮汕方言謎語》一書,我還拜讀了嶺東鳳城謝會心先生的《評注燈虎辨類》(1929年)一書,知道潮汕一帶制謎、猜謎風氣之盛、水準之高是傳承有序的。而且,像澄海這樣的燈謎之鄉,不但汕頭有,潮州也有,揭陽也有!潮汕三江平原的春節-元宵期間和中秋前後,無論是城市文化場所,還是鄉村巷陌大落厝內,幾乎處處搭謎棚,鄉鄉謎鼓響。幾年前,潮安謎家林裡炯先生出版謎集《麻省謎萃》(潮州市老幹部大學,2016年),我為他寫了兩句話相賀:

正竅倒竅橫竅,竅竅相同;老年青年少年,年年歡笑。
這大致道出制謎、猜謎的思維特色及其過程的快樂吧!
最後,留下三條方言謎語,大家可以試試猜看。
1、有目無目眉,有肚無肚臍;去哩著伊去,來還著伊來(猜人體部位名一);
2、四腳落塗又不會行,嘴體闊闊不會叫名;是架是勢掌大門,老賊來了伊無聲。(猜建築構件名稱一)
3、長腳公子笑嘻嘻,潛入羅帷奴不知;一點紅花君采去,還來面前說哆啲。(猜昆蟲名一)

责任编辑:wu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