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紫禁城建築展】近觀工匠技藝
作者:Karena   來源:香港商報    2019-02-10 09:00
紫禁城是明清二十四位皇帝生活與工作的地方,亦是現存規模最大的木結構宮殿。

【識港網訊】紫禁城是明清二十四位皇帝生活與工作的地方,亦是現存規模最大的木結構宮殿。遊客到北京必訪紫禁城參觀,但又是否真正了解這座建築的特色?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與故宮博物院聯合主辦的「穿越紫禁城—建築營造」展覽,透過模型展品讓大眾認識紫禁城所蘊藏的文化與建築智慧。

蕭國健用層層疊疊的竹製瓦片勾勒出太和殿的輪廓,以線條為媒介,重新演繹木結構的大柱與「藻井」。

 

展廳第一個部分簡介皇城的規劃布局,以及紫禁城由來與建築特色,並重點介紹規格最高的建築「太和殿」。

 

即日起至4月7日,香港文物探知館會舉行「穿越紫禁城—建築營造」展覽,展出建築模型、斗拱模型、垂脊裝飾和彩畫複製品等十八件展品。是次展覽策展人蕭國健,是本地得獎建築師,他的作品由藝術角度出發,突破傳統建築概念。在新西蘭修讀五年建築學的他,近年才開始接觸中式建築,策劃是次展覽對他而言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去年,蕭國健與他的團隊用了一個月時間在北京故宮視察,更加入北京修繕技藝部,一個10多人的團隊負責修復紫禁城。此次經驗啟發他以「工藝」為主題策展,介紹紫禁城「太和殿」的建築歷史,帶大眾近距離了解修繕工匠的技藝。

策展人蕭國健講解「乾清門升降龍天花彩畫」。紫禁城宮殿的內外簷都有色彩斑斕的彩畫,彩畫除了用作裝飾,亦為木建築提供防潮、防腐及防蛀的功能。

 

十一隻太和殿垂脊裝飾的複製品。脊獸與垂獸保護着屋頂兩面瓦片的交匯處,防止滲漏。脊獸包括走獸及其前端的仙人騎,每組走獸從一個到九個不等,建築物的等級愈高,走獸數量愈多,太和殿是所有宮殿中垂脊數量最多的宮殿。

 

解構紫禁城建築工藝

進入展覽場隧道,蕭國健帶大家穿越時光,重返紫禁城起源之時。展廳第一個部分略述皇城的規劃布局,以及紫禁城由來與建築特色,並重點介紹規格最高的建築「太和殿」。第二個部分是蕭國健用竹製瓦片勾勒出太和殿的輪廓,以線條為媒介,重新演繹木結構的大柱與「藻井」,帶參觀者感受「太和殿」的恢宏氣勢。展廳第三部分解構紫禁城建築八大作中的木作、瓦作、油作和彩畫作,透過介紹營造技藝,展現深厚的歷史與文化智慧。重點展品包括「明代七踩溜金斗拱模型」、「清代單翹單昂五踩平身科斗拱模型」、「乾清門升降龍天花彩畫」和「太和殿垂脊裝飾」的複製品等。展覽最後一部分回顧香港中式建築物的風格和特色,包括位於元朗屏山的鄧氏宗祠、大夫第和景賢里,讓參觀者了解保育文物建築的重要性。

「穿越紫禁城—建築營造」展覽
地點︰香港文物探知館專題展覽廳
日期:即日起至4月7日
時間:星期一至三、五: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上午10時至晚上7時
農曆新年除夕:上午10時至下午5時
星期四(公眾假期除外)、農曆年初一及二休館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8uMnGkMuGw7wJRegI1sIZA

责任编辑:sy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