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靠專門承建長實樓盤起家的精進建築有限公司(下稱精進建築),近年涉及3宗地盤奪命意外。特區政府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昨日宣布,拒絕精進建築的註冊續期申請,下月20日起該公司將從《一般建築承建商名冊》中除名,不准再承接任何建築工程。香港文匯報調查發現,疑爆鋼筋偷工減料、涉貪污造假的長實安達臣道港人首置盤項目,最初承建商之一正是同系的精進建築工程(下稱精進工程),2023年未獲續牌後,精進系的卓越天工更換部分共同董事,懷疑在撇清關係後接手該首置盤項目餘下工程。有建築業人士直言,精進系公司就算被「釘牌」,仍能以關連公司接手項目,作為發展商的長實責無旁貸。
精進建築涉及的嚴重工業事故,包括2020年7月九龍灣宏展街地盤工人觸電、2022年9月安達臣道地盤天秤倒塌,以及2023年10月佐敦渡華路地盤工人高處墮下,共造成5人死亡。甯漢豪昨日交代精進被「釘牌」決定時表示,精進建築的「一般建築承建商」註冊早在2023年4月屆滿,屋宇署其後收到續期申請,遂交予承建商註冊事務委員會評審及進行面試。
署方在考慮委員會建議後決定拒絕其續期申請,精進建築將於下月20日被正式除名當日起,不能再進行《建築物條例》下任何的建築工程。
授權簽署人能力被質疑

屋宇署署長何鎮雄補充:「經多輪面試,委員會未能信納精進建築的獲授權簽署人,在地盤監督和安全管理上的能力和勝任程度,亦未能信納精進建築有妥善的地盤安全管理,包括它的獲授權簽署人在工地安全方面的知識,以及對工程監督的責任意識明顯不足,工地安全管理系統亦未臻完善。」昨日上午,署方發信通知精進建築拒絕續期的申請。
何鎮雄表示,精進建築在申請續期期間多次提交補充資料,包括地盤安全的改善措施和報告,以及其安全管理改善報告,署方要核實有關內容並送交委員會評審和安排面試。該公司透過代表律師提交法律觀點和就程序提出問題,署方為確保程序公平穩妥、合法合規,亦徵詢法律意見才作最終判斷。
他表示,公司在註冊期滿後提交增加獲授權簽署人的申請被拒,「續牌機制按獲授權簽署人和技術董事作考慮,不會接受註冊期屆滿後提交的加人申請,否則不斷提交加人申請,會令續牌制度不能發揮把關作用。」過程中,署方徵詢過律政司意見後,才作出是次決定。
數人曾同任兩公司董事
精進系的精進工程2023年10月18日因多宗地盤意外被拒續牌後,該公司3名授權代表周繼邦、羅柱華及梁康傑同時被「釘牌」,但公司承建的5個私人住宅項目包括飛揚、親海駅、Larchwood、東邊街1至9號及長實安達臣道首置盤項目,則全部由曾同屬精進系的卓越天工有限公司接手,令人質疑此舉為「左手交右手」,規避監管。
公開資料顯示,卓越天工與精進工程及精進母公司興聯集團關係密切,部分人員曾同任卓越及精進建築之董事。2023年政府公布精進工程未獲續牌當日,時任卓越天工董事的三人即辭去董事職務。此外,卓越天工曾與精進系3間公司共用新蒲崗大有街同一登記地址,同樣在「釘牌」消息公布後更改地址,被指意圖撇清與精進系的關係,之後悉數接手精進工程未完工工程,包括日前爆出鋼筋偷工減料的安達臣道首置盤項目。
甯漢豪昨日表示,不會懲罰遭懲處公司的母公司或任何相關子公司,因為這樣並不公平,重點是在把關機制下,確保失職的獲授權簽署人及技術總監不會輕易被其他建築公司任命。至於安達臣道項目事件,她指屬另一建築地盤並涉及另一家建築公司,並與賄賂、貪污及工程缺失有關,與今次精進建築被除名無關。
甯漢豪:接手公屋項目承建商未必招標

被釘牌的精進建築是6個在建工程項目的總承建商,包括房委會三個項目,當中白田邨第十期項目所提供的約900個公屋單位大部分已入伙,部分非住用設施的工程則有待完成;另外兩個項目是屯門第29區(西)(約1,000 個單位)及東涌第100區(約5,200個單位),涉及約6,200個公屋單位。香港特區政府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說,由昨日起計約一個月讓精進處理手上工程的善後工作,並盡快安排新承建商接手,「會考慮不同方法,包括未必是公開招標,希望盡快有承建商入場。」房委會表示,估計涉及項目會延誤落成,若更換承建商涉及額外開支,會保留追討賠償的權利。
三公屋項目料再延誤
精進承辦的該6個項目,除了3個房委會公屋項目,還有一個是柴灣政府綜合大樓的工務工程、一個是房協的資助出售房屋項目,以及香港大學學生及員工宿舍。精進被除名後,不得再進行其中5個項目,餘下的柴灣政府綜合大樓工務工程雖不受制於《建築物條例》或相關合約條文,但由於過去多月的工程進度不理想,承建商表現未達合約要求,政府將盡快按機制終止合約。
房屋署發言人表示,會盡快安排其他合資格、能勝任的承建商接手仍在施工階段的餘下工程,以期在切實可行的情況下盡快完成受影響的房屋項目。由於該三個項目早前已出現延誤,加上現時終止合約和更換承建商,估計落成日期會再有延誤,難免對公屋綜合輪候時間有所影響。另一方面,隨着各個簡約公屋項目於2025年第一季起陸續落成及可供編配,公屋綜合輪候時間會逐步下降,在2026/27年度降至4.5年的目標不變。
甯漢豪表示,房委會及建築署會盡快安排新承建商,在精進離場兩個月內接手餘下工程,包括考慮不設公開招標,以盡力減低對項目的影響,政府亦鼓勵接手的新承建商優先考慮聘用現有分判商及其工人,勞工處已設立特別櫃位,為受影響工人提供適切協助。
工會:發展商外判工程 需負最終責任
長實安達臣道首置盤承建商涉偷工減料兼貪污造假案件,香港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周思傑指出,該項目原承建商精進系以承建長實的樓盤起家,他強調工程可以外判,但發展商仍是最終責任人,「不只是監管的問題,而是價低者得的問題,精進除發生嚴重安全事故,也有欠薪欠糧的問題,為什麼它能中標呢?關鍵是『價低者得』,因為它便宜,這是為什麼還考慮它(精進)的關鍵嗎?」
香港建造業註冊專門工種職工會聯會理事長周聯僑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訪問時表示,建造業貪污問題在10年至20年前相當普遍,政府加強肅貪後情況已有所收斂。今次安達臣道首置盤的醜聞,他認為發展商長實絕對要負最終責任,「因為通常是發展商委聘建築師統籌工程,建築師再聘請顧問工程師。理論上,工程管理主要由建築師負責,但發展商也會派遣業主代表進行監督,若業主代表非常盡責,雖然他未必在現場監察,若駐地盤工程人員認真檢查,他應該都會知道的,沒有理由一些消息都收不到。」
針對制度漏洞,周聯僑直指問題核心在於發展商的監管制度,「可能肇因於過度信任地盤管工及顧問工程師轄下的現場驗收人員,誤判其職業操守,或有工程人員僅審閱書面報告,而未實施現場突擊檢查。舉例若驗收人員提交報告後,顧問工程師不去了解,簽個名便交給業主,業主又簽了名,就會出現漏洞。」
議員:分層之間要有監督制度
安達臣道首置盤的事件,工程界立法會議員盧偉國直言感到憤怒,批評違法行為「愚蠢、絕不應該」,他指出香港的地盤工程有完善制度及合乎國際最高標準的監管制度,強調工程雖有分判制度,但分判工作不等於分判責任,總承建商有很大責任。他同意屋宇署加強抽樣檢查,包括落石屎前的鋼筋數量等,不過,不希望因單一事件造成監督重重疊疊,要適度平衡。
對於坊間認為分判層數太多,更易走漏眼,最多「分三判」,他認為要視乎工程規模和地盤複雜性,無論如何分判,分層之間亦要有監督制度,只需遵從恒常做法便不會出現今次事件。不過,他指目前監督制度行之有效,按照程序,落鋼筋後要先覆核、再倒石屎,今次揭發缺少鋼筋及鋼筋粗幼與圖則不符等情況,無理由工程覆核時未有發現問題,但事件已進入法律程序,他不便妄作批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