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識港話事】香港需要一場大膽的「頭腦風暴」
作者:安心   來源:識港網    2024-08-26 08:00

再過幾天,深圳將迎來建市44周年。198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正式誕生。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如此高度評價深圳──「深圳是改革開放後黨和人民一手締造的嶄新城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一張白紙上的精彩演繹」。

現在鮮為人知的是,與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改革開放之初只是一個小漁村,在很大意義上,是為借鑒香港發展經驗、吸引港資而專設的經濟特區。今天,我們走在羅湖靠近口岸一帶的街道,高度集約化的住宅塔樓,散發著濃濃的「港風」,仍有仿佛置身香港市區之感。40多年前,香港是亞洲最具活力和創造力的城市,曾為「亞洲四小龍」之首,周邊國家和城市無不以香港為師。

「發展才是硬道理」,這是鄧小平的名言,深圳的發展歷程,雄辯而深刻的證明了這一點。不久前,特首政策組專家肖耿提出一個大膽創新的建議,指香港應該建設一個面向內地、面向深圳的「超級特區」——建議設立一個“香港特區中的特區”,肖耿的解釋是:「這個就代表香港會有一個類似於深圳的特區。香港現在要做的事情,是它需要從一個對全球開放的城市,要轉變到不僅對全球開放,而且對中國內地也是完全開放的。香港需要有一個特區,對中國內地全面開放,以後就可以先行先試,一點一點地去推進新政策,使得大灣區乃至全國最先進的生產力、最先進的制度能夠互相學習」。

暫且不論香港建設超級特區多大程度上的可能性,而是這其中展現出來的「改革開放」的特區思維值得回味,這不失為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發散性思維、逆向思維,可以說是一場值得港府高層探討的頭腦風暴。

深圳特區的成功源自大膽實踐。深圳特區作為改革先行者,以「摸著石頭過河」的勇氣,大膽嘗試,特事特辦,尊重市場規律,接受國際規則約束,企業借此突破舊藩籬,通過香港的便利,嵌入全球價值鏈,得以拓展新領域,創造全球矚目的經濟奇跡。深圳勇於衝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勇於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殺出了一條血路,也闖出了一條新路,有力印證了「觀念的力量」,成為深圳經濟繁榮、創新發展的基因密碼。

那麼,在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當下,香港有何石破天驚的舉措來大膽實踐對內地的「改革開放」?就如同40多年前深圳蛇口一聲轟隆炮響,炸開了人們守舊的思維,香港有沒有以「殺出一條血路」勇氣,去衝破滯礙發展的重重阻力和藩籬?面對至今仍存在對內地的一些成見、疑惑甚至抗拒心態,香港有沒有觸及社會層面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洗禮?

本網評論員 安心

责任编辑: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