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詠春評論之三】「詠」續樂章 「春」潮澎湃
作者:顏顏   來源:識港網    2024-01-08 09:50

今年1月,深圳原創舞劇「詠春」在香港開年首演,葉問弟子蕭煜民、葉問後人葉港超親臨現場感受詠春傳承,春詠香江。這是新生一代與武學宗師的跨時空對話,也是詠春拳與香雲紗這兩地非遺的靈魂共鳴。終於,在深圳熱土煥然新生,身披新時代外衣的詠春拳以舞化武,回到自己的「精神故鄉」香港為廣大觀眾展現了別樣的華麗篇章。

作為改革開放前沿中的前沿,深圳一直是融合創新、改革進步領域中至關重要的存在,其地位無可替代。2023年,文藝領域「深圳原創」的大量破圈,代表文化自信已然成為深圳的城市底色,種種文藝創新讓這座城市的精神特質、先鋒形象直抵人心。創作者沐浴在這春潮澎湃、萬物競發的環境中,也無怪會創作出舞劇「詠春」這種最驚豔、最破圈、最賣座的文藝瑰寶。

在舞劇「詠春」中,舞台敘事方式是故事套故事,交叉蒙太奇。一條線展現了上世紀90年代深圳劇組攝製電影「詠春」過程中劇組眾人的追夢點滴,另一條線表現葉師傅遠赴他鄉破除門戶之見的求拳之道。故事不由宏大敘事展開,而是選擇細緻入微的小角度切入,從片場燈光老師「大春」發現老照片、老物件觸發回憶開始,令舞台時光回溯至90年代的電影拍攝現場,繼而自然地跳躍至銀幕裡演繹的事件——葉問抱著詠春堂牌匾去香港尋找「一扇門」。

整部舞劇的舞台及視覺設計也堪稱一絕,舞台中央安裝了可旋轉的圓形機關,舞者表演時可隨機關移動身位,在觀眾視角固定的前提下營造類似電影機位變換的表現效果,極大地擴展了舞劇的表現形式。

除了舞者間以舞化武的招式演繹,故事中最打動觀眾的便是人物之間命運的互動,是故事舞者與電影拍攝者的相互守望的互動,是光影交錯中現實與夢想的互動,是一人與眾人、平凡與偉大、發光與追光的互動。故事的最後,時間回到當下,在耀眼奪目的舞台燈光下,所有舞者在觀眾的歡呼和掌聲中一次次沖台謝幕,打破第四面牆的同時讓故事從舞台的一角走向全舞台,走向全劇院。至此,舞劇「詠春」的舞台與演出陣容擴展到了全劇院和全體觀眾,所有的觀眾與所有的演員共同完成了名為「詠春」的故事,故事中人人不似葉問,但人人又恰似葉問。

如今,破圈大熱的事實已經證明舞劇「詠春」在商業及藝術上的成功,榮耀批身的舞劇「詠春」真正成為一個跨區域的文化現象。不過舞劇「詠春」的精彩遠遠不止武術+舞蹈那麼簡單,也非詠春拳+香雲紗那麼浮於表面。它不僅講述了舞劇本身的故事,更是致敬了平凡人的創造精神、奮鬥精神和夢想精神。它的精神內核與深圳敢為人先、敢闖敢試的特區精神一脈相承,寫就了新時代中國藝術創作的詠春之歌,也必將源源不斷地滋養這片熱土上的創作者。正所謂生於斯,長於斯,念茲在茲,「詠」續樂章!

本網評論員 顏顏

责任编辑: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