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失意也是福
作者:秋風   來源:識港網    2019-04-08 15:40

除了神經有毛病或吃不到葡萄說酸話,誰會把失意當抒情歌唱?自古以來,「人生得意須盡歡」,「春風得意馬蹄疾」,「得意洋洋」者大有人在,而慘遭挫折失敗的失意落泊者,痛苦悼淚都來不及,還有何福可言?

誠然,失意本身並不是甚麼好事,但俗話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人生得意的事,雖不一定壞,但也不一定好。有首古詩:「隋陽不幸為天子,安石可憐作相公,若使二人窮到老,一為名士一文雄。」意思是說,隋陽帝運氣不好,當了皇帝,王安石很可憐,作了宰相,這兩個人如果不得志,王安石將成為大文豪,當時和後世對他敬仰還要高。隨陽帝如果不作皇帝,就是一個很好的名士和才子。李後主因為丟了江山才有後來那種感人至深的文學境界,曹雪芹因為家門破落才會寫出《紅樓夢》這樣不朽的佳作。我們再看李後主,是一位傑出的文學家,可惜當了皇帝,江山又在他手裏丟掉,當了忘國奴,才有那種淒美的文學的境界出來。可從人生來看,這些人都是不幸的,但他們卻都有在不幸中大有成就。由此我們可看到一個哲理:人生得意時,有時並不是完全幸福;而有時候失意,也並全都有倒楣。清代北京小商販致和,因為籌錢娶媳婦心急,豆腐製作多了賣不出去變臭,煩惱中想到變通,才有後來馳名中外的中國「臭豆腐」。當然,人並非一定要失意才會有所作為,但歷史上,許多偉大的成就是創造者在失意中產生出來,這卻是事實。古語雲:「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天道無常,禍福無門,成敗輪回,失意,不一定就倒楣。

凡人都希望能一帆風順,馬到功成。多些成功,少點失敗。然而,「萬事如意」卻成了最常聽見也是最難做到的一句空話。人生之事,不如意者十有八九,芸芸眾生,失意者甚多。不論是誰,終其一生,都不可能經受失意:失學、失戀、失望、失財、失足、失康、失敗……,面對遺憾、失落、挫折或失敗,不少人不是怨歎命運多舛,時運不濟,就是感慨沒有靠山,技不如人,一味怨天尤人。對於稍有挫折,則患得患失,斤斤計較,掛在心頭,常常陷入自悲、自憐、自怨、自私的困頓境地而不能自拔。這樣的失意,當然不要說無福可言,只能是越陷越深,越深越敗。其實,做人有希望就有失望,要奮鬥就會有犠牲。人生的失意,正如走路難免要跌跤一樣,是尋常的事,失意之所以會帶來無盡的煩惱,是因為我們眼光總盯著自己,太執著於己造成的,只要抬起頭來往遠處看,一時的失意,一點小利,一點不公,一些損失,在漫漫的人生中算得甚麼?想得開,不但自己能活得酒脫些,更能在冷靜的理智中進行反思,總結教訓,錘煆煉意志、豐富智能,讓自己能更成熟更勇敢去面對現實的挑戰。人們贊羨強者的成功,但人們往往只注意他們的成功而忽略了他們的失敗。大凡成功人士,在成功的道路上都曾有過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失敗經歷,他們之所以成功,就因為他們能夠戰勝失敗。「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正是這些艱難的失敗,往往可以成為一種催人奮發,促人抗爭的力量。歷史上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終能滅吳複國;韓信胯下受辱,發奮圖強,終於建功立業。所以,先哲說:「吃盡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失敗是成功之母」這並非是哄人的慰語。

人生有得意就會有失意,失意是得意發展的必然。培根說:「順境最能顯露邪惡,逆境最能顯示美德。」我們說「患難見真情」,只有在失意的磨難中,才能真實地檢驗出人性的真善美和假惡醜。沒有經歷過失意,我們怎麼有可能瞭解自己真正的毅力和才幹,怎麼可能認清某些「只可同富貴,不可共患難」的酒肉朋友的虛偽?失意人生,是最豐富、最真實的人生。

人生得意固然幸福,但失意也並非無福可言。只要把失意作為一種機遇、一種挑戰、一種人生的體驗,一種自我充實自我完善的過程,失意人生也就如嚼青橄欖,於苦澀中蕩清香,苦盡甘來,回味無窮。

失意也是福,只是看你如何去把握。

责任编辑:wu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