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童子功底與文士情懷——詹伯慧書法集·序
作者:林倫倫   來源:識港網    2022-10-23 15:43

潮安清暉樓許廣桐兄送來一冊《詹伯慧書法集》,請我寫篇序言。我心裡有些忐忑,問他為什麼會找我,他告訴我是曾楚楠先生推薦的,說我是學方言學的,跟詹伯慧老師熟,比較瞭解詹老師。
論資排輩的話,詹老師是中國漢語方言學界的前輩,我是學生輩。詹老師還是潮州方言研究的「道夫先路」者之一,他的《潮州方言》是我讀研究生時就認真拜讀、多次引用過的著作。後來,他的本科老師,也是我的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山大學中文系高華年教授卸任廣東省中國語言學會會長,詹老師接任,我是理事,後來還被大家推薦成為了副會長,幫忙詹伯慧老師乾點會務活兒。所以,對詹老師我真的還是比較瞭解的。

奉陪詹伯慧老師在嶺南方言文化博物館參加活動。 (陳海鴻 攝)

但方言研究的事兒跟書法又有什麼關係呢?我真的有點為難。

幸虧剛好去年下半年在陳偉南文化館參加了兩個跟書法有關的活動,也學習到一些東西,就借此機會談談我對「書法」的看法吧。
第一個活動是「風雅潮州——詹安泰、詹伯慧父子書法展」(2021-11-24)。在這個活動上,我不但觀賞了詹氏喬梓的書法作品,還在開幕式之後,與詹伯慧、黃挺、曾楚楠、洪楚平、謝佳華等專家學者一起座談,獲益匪淺。

首先是書法與家風的問題。竊以為,潮汕地區的書法教育絕對是家風教育的內容之一,少年兒童學習書法的普遍性居於全國前列。例如潮人家家戶戶門口的對聯可能是爺爺寫的,也可能是父親寫的,還可能是兒子或者孫子寫的。孩子們在書法學習的過程中受到良好家風的熏陶。詹伯慧老師是這樣,從小就跟著父親練習書法,連書法的字體風格都是學習詹安泰先生的。

曾楚楠先生在座談會上說:「書法展中展出的詹伯慧先生的書法作品,也可以看出其‘童子功’非常扎實。」 無獨有偶,陳平原教授和他的同班同學、長江學者、中山大學中文系吳承學教授都不約而同談過父親對自己讀書、寫字(書法)的深刻影響。吳承學教授在接受《南方都市報》的採訪時說:「家中有豐富的藏書,我較早地閱讀了一些古代詩文,培養了對文史的獨鍾之情。《唐詩三百首》、《古文觀止》、《千家詩》背了不少。潮州有重人文的傳統,我們小時候就開始寫毛筆字,每年的春聯都是自撰和自寫的。」

其次是文士情懷與書法的問題。汕頭市書法家協會會長謝佳華先生在座談會上說:「詹安泰先生於學術之余精研書藝,且功力深厚。其寫碑帶有一種書卷氣,字裡行間表現出來的文人氣息,自然而無浮躁氣。詹伯慧教授深厚的學養,也在其筆端下自然流露出來。」 書法作品中的書卷氣,其實也就是文士情懷的自然流露。有人說:「你曾經讀過的書,走過的路,經過歲月的積澱,終將寫在你的臉上。」 一言以蔽之曰:「腹有詩書氣自華。」 模仿之以概括書法與讀書和閱歷的關係,則可謂:「你曾經讀過的書,走過的路,經過歲月的積澱,終將寫在你的書法作品里。」 是的,詹伯慧老師書法作品的精華所在:童子功底的無意識體現與深厚學養的自然流露。這類書法作品有別於專業書法家的「書法」作品,被民間稱為「文人字」,有人就喜歡 「文人字」 的不拘泥於「法」與「藝」而自由自在、清新脫俗。

陳平原教授在陳偉南文化館寫「墨字」。(林倫倫 攝)

第二個活動是「大字書——陳平原書法與文章」展覽(2021-10-21)。展覽當天,陳平原在《潮州日報》發表了《「寫字」四說》一文,闡述了他對「寫字」(書法)的另一種看法。除了強調學者要有人間情懷,要有「人文趣味」之外,他指出,寫(毛筆)字只不過是舊時文人閱讀與寫作的一種日常生活方式而已,由於科技手段的日新月異,毛筆作為日常的書寫工具已經逐步被淘汰而成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寫(毛筆)字也就逐步演變成為了一種「書法藝術」。因此,繼續堅持用毛筆寫字,就具有回歸高雅生活方式的「拯救」意義了。陳平原稱:「在電腦及網絡時代,保持筆墨紙硯,蘊含著技術與審美,更是一種生活方式與文化情懷。」所以他倡導讓閱讀、書法與寫作三者合一,作為一種日常生活的「寫字」方式。他說:「生活在當下中國,不宜完全丟棄毛筆。記得漢字的架構,體會漢字的優美,當然,若能兼及筆墨紙硯的功能及精神,那就更好了。能寫一手好字,在現實生活中,會有很大獲益。」

也正是這種「寫字」理念的驅使,詹伯慧先生、曾楚楠先生,陳平原先生,吳承學先生……,讀書之余都會經常拿起毛筆寫寫「墨字」,相信他們並沒有太多地去考慮「書法」的規矩。隨著年齡的增長,長時間連續讀書已經有點困難,詹伯慧老師就選擇寫「墨字」作為一種「休息」的生活方式,字也就越寫越多,越寫越隨意,越隨意就越好了。我覺得,他的字已經有了「自家面目」,獨成一格了。作為晚輩文人,品賞詹伯慧先生的作品,我的觀感是自在舒服、心曠神怡。

翻拍於《詹伯慧教授書法集》(林倫倫 攝)

清暉樓堅持在城鄉的結合部經常舉辦書畫展覽等文化活動,給城鄉增添了人文氣息,營造了城鄉的文明氛圍,逐漸形成了一道文化的靚麗風景線,為城鄉的文化振興做出了不小的貢獻。這次把詹伯慧老師的書法作品結集出版,也是倡導「寫墨字」、弘揚潮人好家風的善行之一,值得稱贊。

是為序。

责任编辑: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