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男方要給 “生活費”但不用買房,香港、內地家庭之間有哪些觀念差異?
作者:沈雨青   來源:香港經濟導報    2022-08-21 12:20

【識港網訊】日前,小編瀏覽到一則港聞,有港男在社交平台發文指,因女友勒令“沒有首期就要分手”,而被迫結束戀情。

 

港媒報道截圖

據悉該男子現年27歲,已工作4年,現時月入2.9萬港元。

從背景資料來看,這就是諸位再熟悉不過的“結婚男方須買房” 的橋段。但同受中華傳統文化影響的香港人,對此事反應卻大相徑庭,不僅有網民大贊港男27歲月入近3萬已“好叻仔”(很厲害),還指其女友心態似“諗住等男人養”(等著男人養)。

更有網民指 “如果系旨意你男家俾曬,而唔係雙方一齊承擔,已經預視到將來就算結咗婚,個關係都會系咁扭曲”(如果是執意要男方給首付,而不是雙方一起承擔,已經預示將來就算結婚,關係都會扭曲)。

“(女方不該)等著男人養”、“雙方應該一起承擔”……這些香港網民的反饋,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香港社會的主流民意:即在兩性關係中,不論是權利還是義務方面,雙方都是平等的。

足見在香港這個中西文化交融的城市,西方的自由、公平、平等、等普世價值觀已獲得市民的高度認同。

但香港人口中有95%是華人,在香港,只要是華人,不管其自稱多麼西化,或在海外住過多久,都難以抹去中華傳統文化的烙印。

據BBC文章指,香港人的日常生活中的思維方式,生活細節,傳統習慣,婚喪喜慶,言談舉止,甚至吃喝拉撒睡,無不參透著中華文化的元素。

在傳統習慣中

而在小編看來,香港相較內地,甚至保留了更多中華傳統文化中,內地已然不再沿用的部分,或者說,在某些方面,香港比內地更加“傳統”。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香港子女須向父母,或丈夫須向妻子交“家用”。

在香港,“百行孝為先”、“養兒防老”等觀念根深柢固,加上子女婚前多與父母同住,子女給父母“家用”被視作天經地義。

根據永明金融最新發布的研究表明,受訪港人子女每月供養父母金額中位數約為6,000港元。

而如若子女不打算贍養父母,甚至面臨道德譴責的風險。

例如香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本地長者在申請政府《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簡稱“綜援”)時,社會福利署在對綜援申請人作資產審查的過程中,會申請人成年子女的收入納入資產審查範圍內。在這種情況下,子女需要簽署不供養父母證明書,表示自己沒有能力或不願意照顧及供養父母,這樣社署作資產審查時,才會撇除子女的收入因素。

但若子女為應對資產審查,真的填寫了這份“聲明”,從這份聲明的“花名”—— “衰仔紙”(衰仔的含義類似於普通話中的壞小子)來看,香港社會顯然是不贊同子女作出以上行為的。

此外,丈夫給妻子“家用”也被視作天經地義。

例如伴侶在商場消費時,香港的服務員多傾向於向男方出示賬單,但如果最終由女方付費,說明這對伴侶十有八九是一對已婚夫婦,男方已每月支付女方“家用”。

還有新界“丁權”,也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對香港社會的影響。

丁屋政策,即是新界小型屋宇政策,規定只有香港新界原居民的男性後人(即“男丁”)才可獲准在私人土地興建房屋。

雖然聯合國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曾表示只有男性可享有丁權的丁屋政策,對女性造成了歧視。

立法會也在很多年前,有聲音表示丁屋政策歧視女性,違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

2012年,時任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甚至指出新界原居民的丁權,不能無限期維持下去,建議2047年後停止丁屋政策,並希望以2029年為劃界線,之後出生之新界男丁不再享有丁權。

但以上改革聲音,均因原居民的強力反對而擱置,同時也從側面反應出中華傳統文化對香港市民認知的深刻影響。

再說回社會生活層面

古白話在香港的廣泛應用,便是香港相較內地更加“傳統”的另一個例子。

相比內地,香港的書面與口頭用語中,實際上保留了不少清朝的語言。

有觀點認為,這與清朝滅亡(1912年)時,港英政府已運作五十餘年有關,畢竟在殖民統治之下,記著自己的血脈,就是面對文化差異時對自身最好的慰藉。

相信常來旅遊的內地遊客一定曾發現,香港稱錢包作“銀包”(雖然銀子早已不作為流通貨幣),稱一塊錢,作“一文”。

還有宴請賓客時,相比內地酒店的宴會指示牌,香港酒店一定會在指示牌上,用近乎古文的方式,寫上“X府家宴”。

此外,古文中遣詞造句的方式,在回歸前影響尤甚。在1997年之前,港英政府有布政司(即現在的政務司司長)和財政司。

而布政司一詞,源自於“承宣布政使司”,這曾經是明清兩朝的地方行政機關,前身為元朝的行中書省。意涵取自“朝廷有德澤、禁令、承流宣播,以下於有司”。

還有在1997年之前,在香港戲院看電影,電影開播前都會有這樣的一段警告語:

“奉政府諭,戲院場內,嚴禁吸煙,違例者,最高罰款港幣5000 ”“Government warning: Smoking is now prohibited in all cinemas. Those who fail to comply will be subject to a maximum penalty of $5000.”

這個奉政府諭中的“諭”字,顯然有“上對下的命令告語”的意思,頗有些古時候宣旨時以“奉天承運”作開頭的氣質。

在精神文化層面

被視作香港社會主流的精英文化。究其根源,其實與中華傳統的士大夫文化一脈相承。

最受港人喜愛的醫生、律師、會計師、測量師、職業經理等職業,數量龐大且在香港社會中發揮關鍵作用,有觀點認為,這個群體能在香港有廣闊的生存土壤,其實也是由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士大夫思維發展而來的文化現象。

諸如此類,不一而足。事實上,“華洋並存”也是香港多元文化價值觀的體現,多元價值既促進了香港的全方位發展,也造就了其包容、開放、自由、公平的城市特質。

儘管這座城市並不完美,但世代香港人在此和平相生,相擁而眠,相信未來,香港同樣會以其獨特的城市特質,吸引更多不同背景的人們來此,續寫香港故事。

责任编辑:s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