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青天”何用
作者:秋風   來源:識港網    2019-03-18 16:22

來到合肥,徜徉在幽深靜謐的包公祠,凝視著墳草青青的包公墓,心底在對這位清正無私的“青天”老爺無盡敬仰的同時,更多的是難言的感慨。千百年來,人們熱烈地頌揚、盼望、追求著像包拯這樣的“青天”,當戲臺上秦香蓮遇到包青天,蘇戍娟、熊友蘭踫上況大人時,台下的觀眾無不感動得淚眼汪汪、如癡如醉。然而,古往今來,現實中“青天”又能有多少?即使百年不遇偶爾出現一兩個真正的“青天”又能怎樣?

有先哲說:“中國人傳統的國民性,就是巴望有位青天大人給自己作主。”長期的封建社會,造成人們信人不信法,法自君出,法律由皇帝老子“欽定”也可以由皇帝老子“欽改”,更可以隨“朕意”而為所欲為。中國的法律遇到開明的皇帝,清廉的官吏,還些用處,一旦遇到昏庸的皇帝、霸道的奸佞,則草芥不如。人們普遍信人治而不信法治,總盼有位聖明的皇帝,沒有聖明的皇帝就渴望有清官、有青天,然而,清官再清、“青天”再好,人一死或離開,他的那套做法也就隨之滅亡。在西方一些法治國家,三、五年更換一位總統或省長,但並沒有因人廢法也不用大動刀斧修法。而在我們的國度裏,往往一個人死了、走了,其做法也就隨即人亡政息,出現了一朝天子一朝政這種最具有“人治”色彩的現象,即使是一個小小的單位也概莫例外。所以常聽一些人慨歎:工作難做,事情難辦,要是踫到一個開明的領導就好了。

“人治”文化流遠傳廣,即使時至今日,好多人還沒弄清是“法大”還是“權大”。康生有句名言“什麼憲法,馬克思主義就是最大的法”,有人更說:“法律?法律還是我們制定的呢!”所以,社會上信人不信法、以言代法、以權代法、誰的權力最大,誰就最有法律權威似乎成為為自然成了慣例。一些掌權的人想怎樣幹就怎樣幹,最慣用最有力的就是擲地有聲一句:“我看就這麼定了吧!”一些違法亂紀的人,更是自豪地拍著胸膛,大義凜然地說:“怕甚麼,咱有人”,有人就可以有一切,有人想幹嘛就可幹嘛,真幹嘛了也沒啥事。因此,想升官發財幹嘛的人也就紛紛相爭去找人去收賣權力;而一些被宰割、受寃害的人,不但不懂得用法律去保護自己,還認為這是無可奈何,理所當然的事,想盡辦法去奔找權門、遊說官家、求得有權貴的一紙便箋,一個電話、一句言辭甚至一個眼色,一聲不很響的咳嗽來解決問題,達到目的。

人們辦甚麼事碰到甚麼難題都習慣將希望寄託在有官、有權、有勢的人身上。然而,官有貪廉庸酷,如果遇到一個半貪半廉、時貪時廉或是昏庸腐敗的官,不要說大多數的平民布衣,有幾個人能攀得上,就是少數有能耐攀得上的人,不靠拍馬溜須、不靠行賄賂使黑錢,也根本靠不住。青天可貴,但泱泱大國,能有幾個“青天”?縱然有千個包公,萬個況鐘,沒有健全的法制為基礎,又能怎樣?秦香蓮遇到包青天,終於申了冤,阿Q碰不上青天也就只好糊裏糊塗地畫個圓圈被押上刑場受死。秦香蓮有幸踫上包青天成了千古傳奇,百年不遇。而像阿Q一樣含冤倒楣、枉冤終生的千百年來卻千千萬萬,數不勝數,又有誰知道?

可見,不管是“青天”、“黃天”還是“白天”“黑天”,如果沒有公正的法律,都是靠不住的。試想,倘若天下法治大統,不是個人說了算,不是按長官的意志行事,還會有那麼多人去燒香、去拜佛、去尋求青天保佑?這樣一來,被奉為什麼“天”有權力主事的人,恐怕就要從此吃素食齋無人朝拜了。這絕對是有人不願見到的,也是千百年來“人治”難以根除的原因。

一切混亂的禍根都來自無法無天的“人治”,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依賴於法制的健全。要實行真正的法治,關鍵在於保持法律的權威性、公正性和有效性。一旦失去了制約和公平,即使統治者再英明、“青天”再青,法律也只能成為無用的草芥而任人踐踏了。

步出包公祠,望著頭頂的藍天白雲,我想,“青天”死去了好幾百年,人們還總是在呼喚“青天”的再現,這不能不說是社會的悲傷。如果有一天,國人不盼望青天,相信青天,依靠青天,那我們的天空就是真正清朗了。

2005.11

责任编辑:wu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