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無神可奇
作者:秋風   來源:識港網    2019-03-18 15:54
吳梓瀚七歲時為在報上看到其作品而專程上門求字的香港莊景帆先生的公司題寫的碑體招牌。
吳梓瀚八歲時和他展出的部分書法作品。
吳梓瀚7歲獲獎作品。

 

神童,從來就是一個讓人津津樂道的興奮話題。誰都希望自己家能出個神童,能大器就大業、出人頭地、光宗耀祖。神童,常常被吹得神乎其神。然而,古往今來,無數的事實告訴我們,所謂神童,其實是無神可言,無神可奇。

不信神童,是因為在下有深切的體會。著名書壇前輩穀有荃先生曾書贈犬子吳梓瀚一聯:“人不可神,書不可不神”。事緣吳梓瀚四歲起拜師學書法,數年臨帖不綴,學遍楷隸草篆,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展覽並連續幾屆獲得全國青少年書法大賽“一等獎”、“金獎”和“特金獎”,2000年被中央電視臺、中國美術總社等單位授予:中國小書畫家精品最高獎項“21世紀新星獎”,兩次被全國大賽評委會授予書法兒童組九段。作品發表在國內多家報刊上並被石刻在深圳一些景區裏,《中國書畫報》專題作了介紹。七歲時更有香港莊景帆先生在報上看到其作品專程上門求孩子以魏碑為其公司題寫招牌而傳為佳話。一時間,“書法神童”的帽子從許多人的口中吹落在孩子的頭上,吹得他有點站不住。說實在,當初讓孩子練字,只想培養他學點傳統文化,日後有點共同愛好,從來就不信寫字能寫出個什麼名堂來,更不要說什麼神不神。想自己兒時隨父學畫,也曾畫來一片讚譽,長大也不外如此,庸人一個。所以,心裏十分清楚,孩子偶爾的早悟早慧,是教育的結果,是天分,絕不是什麼天才,更是無神可言。因而,某日攜孩子帶作品上穀老府乞教,當交往多年的老先生看了作品肯定一番後,說:“藝術要靠作品說話,作品是一筆一筆練出來的,什麼神不神,別聽人瞎吹。人不可神,字不可不神!”說完還書贈其句。我擊節叫好,“人不可神”,成了多年來勉勵孩子的銘言。後來,隨著年齡一年年長大加上上學的功課和考試,孩子對書法的激情日趨平淡,人也似乎從神奇的書海中找回了童真和平實。

神童不可神,是因為早慧未必就能成大器。有句老話說:十歲的神童,二十歲的才子,三十歲的老而不死。說起神童,不由讓人想起王安石的《傷仲永》,仲永五歲時詩寫被視為奇才,其父常讓他作表演,成了搖錢樹,到了十二三歲,仲永便完全成了毫無才氣的庸人,一生無為。再看明代萬歷年間的孫庾,童年聰敏,善於作對聯,作出“鶯梭柳線,織成一段春光;雁字雲箋,寫出幾行秋意”這樣的美句。人們交口稱頌,“皆以大物期之”,以為他長大後會成為有成就的大人物。結果成人後竟愚不可及,“人皆笑其癡”索性都叫他孫癡了。(沉瓚:《近事叢殘》)。

現在條件好了,孩子受教育早,兩歲誦詩、三歲識字、四歲畫畫、五歲作文,一切並不足為奇。即使孩子在某一點顯示出特殊的超常才能,也只是局限於某一點,在其他方面,其實與常人無異。如果家庭、社會引導得法,可能在長大成人後,能成才,如果引導不當,不但不成才,往往還會先聰後愚,淪為笑柄。

昔日的穎慧並不是今天成才的專利。許多事業有成的人,有的固然兒時聰敏,但也有像牛頓和愛迪生一樣兒時愚鈍的,他們的成功之道,關鍵在於能孜孜不倦地刻苦學習。每個正常成長過來的人,或許都會有這樣的感受,一個人一輩子有沒有作為,有多大作為,跟童年的表現沒有太大的關係,唯一關係重大的是後天的努力。試想當年方仲永的父親如果能為“5歲能詩”的兒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而不是四處炫耀,換取金錢,方仲永或許會成為一個棟樑之才,不至於落得個“泯然眾人”的結局。

多年前,不少大學為一些被譽為“天才少年”的孩子開辦了少年班,畢業多年了,這些當年的“天才少年”並不見得有多少大建樹。以故著名數學家陳省身教授曾語重心長地告誡:“對任何一位青年所取得的成績,都不應作過多宣傳,例如‘天才少年’、‘神童’等等,這都有害無益的。每一門學問要取得成功,有如馬拉松賽跑,要經過長距離的比試,即使你在前面一段領先,也不等於最後能第一個到達終點。”老人的話值得我們深思。

時下的傳媒,熱衷於為各種“神童”喝彩,稱羨,甚至炒作。好像發現某個孩子在某一方面有超常表現,就都是神仙下凡或與鬼魅有來往似的,胡報瞎吹。這不單會誤導公眾,更對孩子造成傷害。一個人的成才是多方面的,在某方面智力的超常,不等於整個心智都超常,更不等於綜合素質也超常,隨意誇大或貶低孩子的才華,都會使孩子對自我價值觀的形成和判斷出現偏差,嚴重影響孩子的正常成長,導致孩子成人後碌碌無為,平庸一生。

“可憐天下父母心”.想提醒“神童”的父母或希望成為神童父母的人,儘快從盲目崇拜神童的高燒中清醒過來,別再給孩子製造麻煩,正如一代人有一代人自己的生活一樣,不要老是想將自己的意志和願望強加給孩子,且不說這不科學,最起碼也是不公平,兒孫自有兒孫福,孩子自有孩子的造化,一切順其自然,讓孩子正常健康地成長吧。

人在童年的時候都喜歡看童話,但童年本身並不是童話。看看那些能成大才有出息的人,大都數的童年都是有頑童沒有神童。所以,別信神童,一切無神可奇。

2005.4

责任编辑:wu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