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港公廁質素參差
作者:大公報記者 易曉彤、鄭文迪<文> 林少權<圖、攝錄> 融媒組<製作>   來源:大公文匯網    2025-07-25 10:04

【識港網訊】公廁是城市不可或缺的基建設施,公廁的設施標準及清潔程度,影響市民及遊客對城市的觀感。全港數以千計的公廁由不同的政府部門和私人機構分區分責管理,大公報記者近日實地走訪旺角和尖沙咀兩個旅遊旺區的多個公廁,發現不同場所的公廁設施與衞生狀況差異顯著,商場與文娛場所公廁表現亮眼,但部分街市及公園的公廁配套及衞生則有待提升。

旅客普遍認為,香港的公廁算得上乾淨,但在馬桶舒適度、異味改善等細節體驗上仍有改善空間。香港廁所協會表示,香港公廁過去十年在整體質素上有所進步,但不同部門管轄的廁所改善進度有差異,呼籲政府加大資源投入改善公廁質素。

香港街上的公廁,主要由食物環境衞生署負責管理,分布全港十八區,涉及逾800所公廁。至於公園及康樂設施內的公廁,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涉及約1100個廁所,較常見是分布各區的體育館。除政府部門外,港鐵在沿線65個車站設有廁所,不少商業建築物例如購物商場,亦有提供廁所設施,供公眾使用。

日本旅客:香港公廁整體乾淨

大公報記者近日走訪麥花臣遊樂場、洗衣街花園、花園街街市、朗豪坊商場、香港藝術館及中間道兒童遊樂場等地公廁,觀察廁紙、洗手液等配套是否足夠及滿足基本需求,水龍頭和馬桶沖水等能否正常使用,以及廁所整體潔淨程度。

商場與文娛場所的公廁表現突出,例如朗豪坊商場廁所配備揚手感應沖廁、自動洗手液及龍頭,不僅提供擦手紙、乾手機,更有空調維持舒適環境,並有香味;康文署轄下的香港藝術館,廁所不僅帶淡淡香氣,清潔員適時拖地維護,更設小童專用洗手設施,細節頗為貼心。

部分公園公廁基礎良好,但仍有改進空間。麥花臣遊樂場公廁乾淨整潔,廁格包含蹲廁與坐廁並設扶手,洗手區配備充足洗手池及洗手液,但需在外部自取廁紙,且未配備廁板消毒液;洗衣街花園公廁雖有電子感應沖廁系統及有清潔專員,但男廁存在輕微異味與地面潮濕問題。

花園街街市公廁狀況堪憂,廁格內污跡明顯,地面潮濕且有紙巾散落地面,並存在輕微異味,廁所提供乾手機但不提供擦手紙,體驗較差。中間道兒童遊樂場公廁雖空間寬敞,但廁格內未配備廁紙與消毒液,地面可見紙屑與垃圾,似乎清潔頻次不足。

對於公廁體驗,市民與旅客的感受各有側重。市民林小姐表示,公園等公共場所的廁所通常比商場差,改善的關鍵在於加強人手清潔,「日本的廁所管理更值得借鑒」。來自日本的旅客Seto Shuta則稱讚香港公廁整體乾淨,「我曾去過韓國、關島等地,感覺香港的廁所是最漂亮和乾淨的,但若馬桶座能有恆溫加熱功能會更完美」。

加大資源投入 推動設施升級

香港廁所協會主席熊志權向《大公報》表示,各部門對於公廁的管理方法與標準不一,導致公廁質素難以統一,食環署改善成效較為明顯;康文署轄下設施的進度相對緩慢;而街市等人流密集區的公廁因使用頻繁、管理壓力大,已成為「亟待改善」的重點區域。

熊志權表示,香港發展快,遊客多,廁所品質會影響城市旅遊形象。他建議政府加大資源投入,推動公廁設施升級,例如普及電子感應裝置、改善通風系統以減少異味;在人流多的地方設置廁所專員負責清潔,加強對外判清潔公司的監督,建立評分或扣分制度,若未能做到清潔標準,及時更換承辦商;同時要加強公民教育,引導公眾尊重公共設施,上完廁所要沖水,不能隨意弄髒等。

數看香港公廁

市民遊客有Say

食環擬翻新110公廁 增感應沖水設施

公廁是不可或缺的社區基建,2019/20年度財政預算案撥款逾6億元推行優化公廁的翻新計劃,食環署自2019年至今已展開480所公廁翻新或優化工程,目標是2028年底前為餘下公廁開展工程。

食環署計劃在2025/26年度為110所公廁開展全面翻新或優化工程,涉及的總工程預算費用約為4.6億元。食環署回覆立法會議員時表示,在進行公廁翻新工程時,會從多方面改良設計,包括盡量加入便利使用者的設施,以照顧不同人士的需要,例如感應式水龍頭和沖廁設施、掛鈎和嬰兒設施等。

在進行個別工程前,食環署會就公廁的整體設計布局、間隔和設備,以及工程施工期的臨時安排諮詢區議會。為進一步促進公眾參與公廁設計,食環署近年曾與建築署合辦設計思維項目,透過工作坊模式收集不同持份者的意見,包括便利長者及殘疾人士使用廁所設施的新設計、設長者優先廁格、暢通易達洗手間、通用洗手間及嬰兒衞生室等。

食環署近年善用科技提升公廁服務,包括引入嶄新空氣淨化技術,例如納米空氣淨化技術、氧聚解空氣處理技術等,消除氣味及改善空氣質素。現時約130個公廁裝有約260個空氣淨化系統,改善公廁空氣質素。

此外,食環署亦開發了智能公廁系統,收集公廁日常運作數據,包括設有訪客反饋系統,收集使用者意見,方便署方改善服務。

改善男女廁比例 減少輪候時間

《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未直接列出公廁的規劃標準,但其基本指引列明,規劃過程中要預留足夠土地提供合適的公眾設施。食環署的《公廁標準設施手冊》訂明該署管理的公廁設置準則,而食環署一般會考慮在旅遊景點,以及預計使用率高而附近其他廁所設施。

食環署表示,自2004年起已按照1比2的比例,規劃男女廁廁格數量。2021年食環署委託城大進行研究,根據研究結果,自2023年起,食環署新建或翻新的公廁均採取1比2.32的男女廁格比例,進一步增加女廁格數量,以改善女廁排隊情況。

環境局:須繼續按性別入公廁

環境及生態局昨日表示,就原訟法庭前日頒下有關《公廁(行為及舉止)規例》男女分隔相關條文的司法覆核裁決,政府正仔細研究判詞並徵詢法律意見,考慮提出上訴。現時,巿民必須繼續按男女分隔原則進入公廁,以免觸犯法律。

環境及生態局指,根據該規例設立遵行男女分隔原則的公廁,旨在保障市民私隱和使用公廁時的安全,反映社會規範和期望,此安排一直獲社會廣泛接受。現時,食物環境衞生署轄下公廁分為男女分隔公廁和無分性別公廁。目前達總數約一半的男女分隔公廁附近設有無分性別公廁,包括暢通易達洗手間和通用洗手間,以供各界人士,包括跨性別人士使用。

责任编辑:liang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