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香港面臨財政赤字擴大挑戰,據特區政府估算,2024/2025年度的財政赤字或超過千億元,遠超此前預計的481億元。對此,特區政府提出開源節流雙管齊下的策略,以期在不影響市民生活的前提下,刺激經濟、提升收入,為財政穩健奠定基礎。這一挑戰雖然嚴峻,但並非無解,社會各界需理性看待,並通過多方合作化危為機。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指出,財政收入大幅下降主要源於三方面:房地產市場疲弱導致賣地收入和補地價收入減少、樓市低迷引致印花稅收入下降、以及企業經營環境不佳壓低利得稅收入。其中,樓市疲弱對財政赤字的影響尤為顯著。本年度預計賣地收入330億元,實際僅為37億元,缺口高達近300億元。然而,隨著減息週期的開啟和人才的持續流入,香港樓市已有回穩跡象,未來賣地收入或將逐步恢復。
面對這一背景,社會無需過度擔憂,而應集思廣益,尋找治本之策。
短期來看,節流是直接見效的措施。特區政府提出將公務員編制維持在2021年的水準,同時審視其他削減開支的空間。這不僅有助於優化行政效率,也為社會資源的合理分配提供了契機。例如,通過精簡審批流程和加速跨部門協調,既能節省財政開支,又可加快社會發展。
但從長遠來看,解決財赤的根本之道在於開源。中央對香港的多項惠港政策提供了重要支持,包括恢復「一簽多行」、機場三跑系統的啟用,以及即將啟用的啟德體育園等,這些都為吸引遊客和提升香港經濟活力創造了良好條件。香港需把握國家經濟增長的大趨勢,充分利用政策紅利來拓展經濟增長點。
香港的經濟轉型與財政結構優化是解決財赤的關鍵所在。特區政府近年在搶企業、搶人才方面取得顯著進展。例如,2023年上半年,香港吸引322間企業設立業務,總投資額達382億元;各項人才計畫批出接近24萬宗,共吸引約16萬人才抵港。優化「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畫」以及發展家族辦公室,則進一步推動香港金融市場及財富管理業務的發展。新增的優質企業和人才為香港經濟注入了源源動力,有助於擴大稅基、提升財政收入。
此外,建設北部都會區及發展創新科技產業對於香港提升核心競爭力意義重大。在此過程中,政府和工商界應攜手合作,加大投資力度,以實現經濟結構的持續優化,為香港創造新的增長點。
除了開源,節流的精准性和透明度也是不可忽視的環節。申訴專員公署成立以來致力於提升公共行政效率,並提出許多合理化建議。例如,2018年針對水管滲漏問題的調查,每年為香港節省約5億元。然而,部分公共服務仍存在低效率和資源浪費問題,如政府熱線1823接聽率僅達42%,明顯低於目標。這些現象表明,公共服務優化空間依然很大。
在削減支出時,政府須兼顧民生和社會公平。例如,醫管局的藥品分配、大學巨額物業收購等領域的資源分配都需更為謹慎。同時,對高收入人群適度加稅、提高豪宅印花稅率以及徵收奢侈品稅等措施,可有效彌補財政缺口。
香港曾在2003年沙士危機中通過中央支持迅速走出困境。當前,香港再次面臨經濟壓力,但也有機遇與動力。特區政府應以堅定的態度,推進經濟結構優化、提升競爭力,同時抓住國家政策支持和國際合作的機遇。社會各界也需以積極姿態參與,共同推動香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通過短期節流、中期開源及長期經濟轉型的綜合施策,香港有望逐步擺脫財政赤字的陰霾,實現經濟穩健增長,並為市民帶來更多福祉。
本網評論員 雨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