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識港話事】開放聆聽 解決性教育難題
作者:Nether   來源:識港網    2024-09-03 17:26

日前,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發佈初中「公民、經濟與社會科」教材,而在三級支援教材的性教育部分指出,對於婚前性行為,學生應堅決拒絕,可簽署承諾書訂立親密界限,並舉例可通過一起打羽毛球來避免超越親密界線,引起境內外和香港輿論廣泛關注。有立法會議員認為,教材內容中「堅拒婚前性行為」的說法長遠來看可能使社會開放價值觀倒退,且通過打羽毛球規避性衝動的相關建議沒有可行性。對此,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先後表示,對教材內容的觀點各方看法不一,教材將繼續以建議性價值觀為主導。相關言論被認為不對輿論反對觀點作出改動讓步。外媒『BBC』與『紐約時報』等媒體稱,「香港這塊中國領土上的新版性教育教材是倒退的。但高層官員並沒有讓步,僵局變得有些尷尬。」

實際上,以編撰教材的基本出發點而言,本次教材內容方向沒有問題。舉2021年家計會的大型統計,香港中三至中六級學生有性經驗的人數約5%,而這個數據在2006年是10%,2021年中一至中二學生只有約1%有性經驗。可見,當前香港青少年性相關知識處於尷尬的欠缺狀態,這是性教育缺失帶來的現象。然而,個別非婚性行為、無保護性行為、衝動性行為可能帶來的家庭負擔和個人生活影響,對青少年的打擊將深遠而不可逆。相對於西方白人社群和黑人社群,黃種人社群特別是華人圈對性的態度非常含蓄,常常被與一些「羞恥」「醜陋」「罪惡」等負面的價值觀聯繫起來,有37.88%的家長和1.4%的教師不能正確地回答幼兒和青少年的性相關問題,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也很少主動實施性教育。家庭和校園性教育的缺失,使針對性教育需要做出的指導必須夠根本、夠長遠,體現在教材上時,則是相關建議較「原始」「離地」,與現存教育需求不符。然而事實上,教材的教育建議必須以「杜絕婚前性行為」等兩性交往前端位建議作主導,而異性相交中的具體行為細節,則應由家庭和老師作為輔佐去完成。比如,教材建議應立足於杜絕濫交、潔身自好,大方向上講好優劣性,督促青少年在交往中要把握底線。而家長和老師在這個指導方向下教育好青少年在和異性交往中,應尊重他人意見,通過什麼方式培養好感,如何健康交往。

雖然目前的表現來看,教育局的舉措頗為生硬、守舊和不近人情,但從長遠出發點來看不無道理。教育局需要做的是以更開放的態度聆聽各方意見,課程設計應該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需求和興趣,採用更加靈活、互動的教學方法。同時,需要建立一個更加開放、包容的社會氛圍,鼓勵不同聲音的表達。這不僅有利於教育政策的制定,也能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包容性。

筆者認為,特區政府及教育局在接下來的教材制定和編撰中,可以通過公開方式徵求業界意見,參考更專業知識,更好把握導向,使教材內容更為社會接受。

本網評論員 Nether

责任编辑: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