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郭一鳴專欄】眼光 情懷 緣分
作者:郭一鳴   來源:識港網    2024-03-08 15:56

上個月筆者曾在本欄撰《難忘哈爾濱》一文,提及很想舊地重遊,沒想到很快就如願以償。上周一下午,經深圳機場飛到哈爾濱,入住當年同一家香格里拉酒店臨江客房。窗外,松花江上白雪皚皚,此情此景,仿若時光倒流。不同的是,接機的黑龍江大學的朋友告訴我,現在當地人稱自己的城市叫「爾濱」,省略一個「哈」字,顯得更親切。剛剛經歷了一個遊客空前火爆的冬天,冰城人顯得自信滿滿。

北方人有數九的習俗,我到哈爾濱當天是八九,距離九九消寒還有十多天,當地氣溫白天攝氏零下七度,晚上攝氏零下十幾度,今年最低達到攝氏零下三十一度。出發前香港降溫,白天氣溫大約十七八攝氏度,同一天兩地氣溫相差二十多度。當年「努爾哈赤們」從這裏出發,一路南下入主中原,他們是如何適應南方的氣候和生活?我這次到哈爾濱,不是湊熱鬧來看冰雕的「南方小土豆」,而是有工作在身,確切的說,是陪同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意得集團主席高佩璇到黑龍江大學出席滿語文化研究項目第三期方案會議。高女士從二○一○年開始資助這項被稱為「冷門絕學」的文化研究,迄今已經十多年。我也一直參與這個項目的部分工作,算是業餘愛好者。

那天在黑龍江大學滿語學院會議室,由王敬波校長主持會議,校黨委書記王永清、副校長李卓,以及學院郭孟秀、常山等多位專家教授及研究團隊成員參加。會上首先播放一段短片,介紹「滿語文化搶救開發研究」項目的來龍去脈和第一、二期研究的主要成果,以及第三期項目規劃方案等等。一步一個腳印,轉眼十多年,專家學者默默耕耘,各級領導支持,捐助人出錢出力,筆者看完心情很不平靜,在場有一位特別嘉賓也表示深受感動。

短片從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說起。十幾年前,高佩璇到黑龍江參加省政協活動,無意中獲悉有大批滿文檔案沒有人翻譯,當中可能有重要的歷史資料。高女士回港後向饒公匯報這一信息,饒公聽完伸出右掌,以五個指頭代表漢、滿、蒙、回、藏,說出兩個字「搶救」。於是,就有了黑龍江大學滿語研究所「滿語文化搶救開發研究」這個項目。二○一○年夏天,九五高齡的饒公親自在北京香港馬會會所主持高佩璇捐資五百萬資助這個項目的簽約儀式。在饒公倡導下,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與黑龍江大學滿語研究所簽署合作協議,時任港大副校長兼饒宗頤學術館館長李焯芬、副館長鄭煒明等加入學術委員會。從此香港與黑龍江之間,有了一項別具一格的合作。迄今為止,高佩璇已為這個項目捐資七百多萬。前幾年滿語文化研究所升格為研究院,高佩璇獲聘為榮譽院長。那天在黑龍江大學滿語研究院會議室,校方向高女士捐贈剛剛出版帶有油墨香的《清代黑龍江戶口檔案選編》共十冊,以及《瀕危環境中的滿族祭祀文化》、《滿族崛起對東北少數民族文化認同的影響》、《俄藏滿文文獻總目提要》、《清代滿語文對蒙古語言文字的影響》等一批最新研究成果。據介紹,「滿語文化搶救開發研究」項目取得的多項成果,不僅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而且在多民族融合的研究等方面也有突破。在第三期研究全面展開之後,一旦揭開黑龍江將軍衙門滿文檔案的秘密,也許有更重要的發現呢。

上文提及在場的特別嘉賓,是應邀到黑龍江大學演講的前特首林鄭月娥。聽說該校的滿語研究項目是港商資助,林鄭月娥特地出席這次會議,非常讚賞高佩璇資助我國少數民族文化研究的眼光和情懷。

香港不少人捐助內地教育、醫療、扶貧等領域,但資助文化研究,特別是搶救和研究少數民族文化,確實不多,其實,除了眼光和情懷,也許還有緣分。

和高佩璇一樣,林鄭月娥也非常敬仰饒公。二○一○年饒公在北京主持黑龍江大學滿語文化項目簽約啟動儀式之後,在高佩璇等人陪同下前往敦煌出席活動,慶祝九五華誕,時任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和多名特區政府官員也專程到敦煌出席相關活動。

而這次共同出席黑龍江大學的會議,其實是十四年前的延續。

责任编辑: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