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識港話事】選擇和平 相信未來
作者:熊貓哥哥   來源:識港網    2024-01-13 14:30

翻開近代的記憶,台灣是中國人內心深處難以忘卻的痛楚。中華文明的血脈在這裡起起伏伏,台灣與大陸的分分合合也一直牽動著人心。甲午的硝煙令這個美麗之島陷於外邦之手,中華兒女悲壯的反抗訴盡了淪為亡國奴的不甘。丘逢甲哀歎「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灣」,聞一多疾呼「賜我個號令,我還能背水一戰。母親!我要回來,母親!」悲傷憤懣的文字道不盡離家的苦楚,「亞細亞的孤兒」始終在找回家的路——這條路是歷代台灣先祖走過的路、要走的路。

不論如何否認,與大陸一衣帶水、同祖同根的台灣已是中國的模樣。天後宮裏媽祖崇拜的神聖感、台灣牛肉麵寄託的鄉愁,這些樸素的情感,不會被時間遺忘。儘管長期以來,台灣因政治原因與大陸隔離,但血溶於水的關聯還是令兩岸來往不絕。上世紀80年代,兩岸恢復交往,大量遷台人士回陸探親,一幕幕久別重逢令人動容。正如楊祖珺的歌中所唱「我們隔著迢遙的山河,去看望祖國的土地。你用你的足跡,我用我遊子的鄉愁。你對我說古老的中國沒有鄉愁,鄉愁是給沒有家的人。少年的中國也不要鄉愁,鄉愁是給不回家的人」。的確,「少年的中國」不要鄉愁,要統一。

統一是志向,是全體國人對中國未來的堅定信念;統一是心願,是台灣歷代先輩對家鄉的眷戀;統一是共識,是兩岸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共同嚮往。政治對抗不可持續,總有握手言和的一天。如今的台灣,人們不只擔心被不斷地「去中國化」,割斷自己的文明根脈,更為兩岸的未來和個人的前途憂慮。誰能給兩岸帶來和平,台灣人就應該支持誰,這是眼下看得見、摸得著的「常識」。可歎的是,國共的恩怨逐步消解,獨統之間的恩怨又再起波瀾。

「台獨」的本質特點在哪里?並不只是煽動獨立、分裂國家這麼簡單。獨派不可能不知道,「台獨」就意味著戰爭,那麼為什麼要一而再再而三的玩火?自取滅亡的路,誰也不會走。他們就是通過這種操弄手法,在選舉政治的環境中,撥弄激進思潮,撈取選票、爭取支持,最終實現其掌權的目的。因此,「台獨」很大程度上,就是選舉攻勢中的一句口號,沒人會在乎具體的實行方略,只要喊幾句就是了,總有人會為其搖旗呐喊,演講席下人潮湧動、支持者眾,才是某些政客需要的真正效果。

「台獨」如是,「民主」亦如是,且更具迷惑性。在「當選至上」理念的唆使下,政客們對於黨派的忠誠,遠不及對其政治生命的珍視,「不甘寂寞」「求之不得反生怨恨」便成為了他們的群體標籤。一如施明德倒戈民進黨,李登輝、宋楚瑜、郭台銘,這些台灣要員在下台後或競選失利後都有類似經歷,上屆政府的頑固「台獨」分子陳水扁、呂秀蓮在騙取百姓投票後也先後退出民進黨。在這些政客眼裏,「民主」就是一塊抹布,用的時候擦拭一下門面,不用的時候棄如敝履。

所以,當今的台灣人真該擦亮眼睛,有所辨別,遠離那些大談「民主」又回避實際問題的人。台灣在路上也好,在途中也罷,政績總歸不是喊出來的。對於選舉中的台灣人來說,選票決定著未來的方向。如果必須要選擇的話,請選擇和平、相信未來。今天的一切糾葛,未來始終會給出答案。但願終能拋下分歧、達成共識,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本網評論員:熊貓哥哥

责任编辑: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