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巡演的第一站,現象級舞台劇《詠春》開始了在香港的連續演出,詠春拳在香港发扬光大、走向世界,舞剧《咏春》也在香江場場爆滿、一票難求。
《詠春》運用雙線手法,以一名退休燈光師和葉問師傅的經歷交叉敘事,以武起舞,憑憶寫意。身懷絕技的葉問師傅,右手提拿米袋、左手懷揣牌匾,不願止步於生活的柴米油鹽,扶危濟困、勇於追夢,在香港創出了詠春的一片天。而甘居幕後的普通燈光師,也在追憶《詠春》的過程中,起初在沮喪中仿徨,繼而在平凡中堅持,一路追光,在深圳閃現出奔赴山海的光芒。
別具創意的雙線敘事,暗合深港兩座夢想之城、追光之城的歷史文化傳統和現代奮鬥傳奇。飄蕩在「骑楼」「武馆」「麻雀店」中的岭南煙火,游走於「詠春」「太极」「八卦掌」里的江湖人生,流淌在「黑衣」「红绸」「香雲紗」上的东方美学,交織出絢麗多彩、令人神往的舞榭歌台。而花開兩隻、同枝相連的深港雙城故事,自然在這幅大江東去的時代捲軸上滾滾向前。
《詠春》不分武和舞,卻又在武合舞之上。在葉問師傅等一眾演員的動作上,既能發現李連杰甄子丹般排山倒海、迅疾如雷的大開大合,又能感受千手觀音般靈動舒展、綿延無盡的千變萬化,拳腿掌棱角分明,形意氣渾然一體。在女子群戲中,時而輕歌曼舞、時而剛健凌厲,構建出陰陽相生、跌宕起伏的層巒疊影。
讓人佩服的還有光與影的佈置、情融景的表達。看似簡練的黑白佈景一點都不簡單,舞台上,武者的黑衣與灰白的光線相交相融,一招一式都與佈景交相呼應,拳腳皆成筆墨丹青,光影寫意山水煙雲,而留白卻置於那流露出「仁者愛人」的眼神之間,自成一副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東方國畫。而那群身影婆娑、色彩分明的紗女,手中蕩漾出的迢迢香雲紗,遠望恰如大氣磅礴的絲綢之路,近觀又仿若女子的似水柔情,細細一品,原來還有那山長水闊的遊子歸思。這一張一弛的韻律飽含大家風範,虛實交錯的光影之中滿懷江湖豪情。
在《詠春》劇組和演員們的不懈努力下,詠春又燃起了人們心中的武林夢、英雄夢,劇組成員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希望未來處處是武林、人人皆詠春」。或許,有夢的城市、有夢的人,原本就是詠春!
本網評論員 王小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