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經過4天騎行,中法「太陽之旅」2023自行車拉力賽隊員們順利抵達廣東省韶關樂昌市坪石鎮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坪石),完成了從廣州花都到韶關樂昌、長達400公里的騎行之旅。
法國里昂太陽之旅創始人弗洛里安·貝利(Florian Bailly),韶關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高冬瑞,廣州市外辦(市管)一級調研員塗宏哲,廣州市外辦歐美處處長鄭鈞,韶關市委外辦主任周新秀,樂昌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譚群英和樂昌市外事局、文廣旅體局、坪石鎮等有關單位負責同志出席了中法「太陽之旅」2023自行車拉力賽(廣州花都—韶關樂昌)終點到達儀式。
樂昌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譚群英對騎友們的抵達表示祝賀和歡迎,她指出,這次中法「太陽之旅」2023自行車拉力賽活動,是里昂與坪石兩地深厚歷史淵源的進一步延續,也是共同踐行環保理念,展現中國魅力,傳遞中法友誼的見證,對打造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坪石)成為中法文化教育交流之地有着重要意義,通過本次活動,中法友好合作和民間緊密聯繫情誼將進一步加深。譚群英熱忱歡迎法國和各地的朋友們常來樂昌看看,感受秀美山川、品味鄉村美景、品嘗綠色美食、追尋教育先師足跡,同時表示,樂昌將積極發揮橋樑紐帶作用,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聯誼活動,積極促進中法文化的交流交往。
法國太陽之旅創始人弗洛里安·貝利(Florian Bailly)介紹了他第一次從里昂騎着太陽能自行車來中國旅行的情況,對中法「一帶一路:太陽之旅」的舉辦能帶動中國朋友充分享受這種騎太陽能自行車去旅行的樂趣十分高興,他說,此次從廣州花都到樂昌坪石,整個騎行路線規劃很細緻,沿途都是美景,是一次很棒的旅行體驗,一路上收到的歡迎和支持也讓他十分感動,這一路既享受了自然風光,也倡導了環保理念,表示未來還將繼續組織中法「太陽之旅」,邀請更加多中國騎手和外國騎手一起感受太陽能自行車騎行的樂趣,激勵更多人用太陽能自行車出行,探索自己的城市,並祝願中法友誼常青!
中法「太陽之旅」自行車拉力賽隊員們順利抵達樂昌市坪石鎮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坪石)
太陽之旅創始人弗洛里安·貝利(Florian Bailly)向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坪石)贈送了「坪石先生」里昂中法大學學籍檔案複製件。
活動中,騎友們還到了華南教育歷史(坪石)研學基地的中師劇場、定友圖書館、廣同會館和陳有記辣椒醬非遺工坊等場所進行參觀。
中法「太陽之旅」自行車拉力賽隊員們順利抵達樂昌市坪石鎮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坪石)
「太陽之旅」 自行車拉力賽 詮釋一帶一路絲路精神
2018年,為慶祝廣州與里昂締結友城關係30周年,中法共同舉辦「一帶一路:太陽之旅」 自行車拉力賽,4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騎手從里昂出發,橫跨歐亞大陸,沿絲綢之路穿越10多個國家,騎行1.2萬公里抵達廣州。此活動的成功舉辦將廣州同里昂更加緊密地聯繫起來,成為中法地方和民間友好關係的一個亮點,也成為詮釋絲路精神的佳話。
五年後的秋季,中法「太陽之旅」重啟。11月18日,騎手們遠赴萬里再次來到廣州,從風光秀麗的廣州花都湖畔出發,迎着朝陽一路向北,抵達樂昌,共同踐行環保理念,展現中國魅力,傳遞中法友誼。
騎友魏雲浩告訴記者,他是2018年邂逅了「太陽之旅」,此次是專程從河南鄭州過來參加活動,韶關樂昌沿途的美景讓他十分悅目,也充分感受到了當地的熱情,他說,「太陽之旅」騎行無起點、也無終點,希望通過這樣的騎行活動,倡導中國能源創新理念,讓更多人以無污染的方式發現中國魅力。
法國「太陽之旅」活動,英文簡稱為Sun Trip,由法國里昂太陽之旅組織舉辦,法國里昂大區支持。該比賽一般只設定起點和終點,沒有規定路線,這給選手們帶來艱辛的挑戰,也極大地激發其冒險精神和勇氣,被譽為「自行車界的達喀爾拉力賽」。
據了解,此次中法「太陽之旅」2023自行車拉力賽樂昌段共有13名騎手參與,也吸引了14名樂昌市自行車騎行愛好者參與,大家在一路騎行中踐行環保理念,傳遞中法友誼。
中法淵源:從里昂的城堡到坪石的祠堂
據文史學者許瑞生研究所得,一百多年前,一批中國學子漂洋過海來到法蘭西,開始了海外求學之旅。1921年10月在法國里昂的一座城堡內,中法大學正式開學。第一批來自北京、上海和廣東等地區的中國留學生通過考試選拔,就讀於此。隨後,他們陸續學成回國。
留法學子回國前後,正逢日本侵華戰爭爆發,於是,他們與其他從海外留學歸國或在中國成長起來的同輩們一道,在戰火中為民族教育事業作出了傑出貢獻。在當年國立中山大學堅持辦學的粵北山區祠堂、村舍中,就活躍着不少這樣的留法學人。
張雲、崔載陽、虞炳烈均是第一批留法學生,國立中山大學在韶關坪石辦學時期,張雲曾任校長,力邀多位海外教授回國授課。後來成為「中國核能之父」的盧鶴紱就是其中一位。而當年國立中山大學數學天文系一系列的成果,均與張雲教授有關。國立中山大學在1927年2月把數學系改為數學天文系,1929年在廣州建成了中國大學中的首座天文台。抗日戰爭期間國立中山大學遷徙到廣東韶關坪石,師生們又在坪石的塘口村附近設立天文台。
抗日戰爭時期在韶關坪石的教師隊伍中,曾就讀里昂中法大學的除了張雲,還有崔載陽、虞炳烈、吳尚時等。抗日戰爭爆發時,虞炳烈在越南河內獲知國立中山大學遷徙到粵北,遂受聘為該校建築學院系主任;吳尚時進入里昂大學學習的是地理學,得布朗夏布等名師真傳,回國後在粵北坪石的教學期間,他帶領助教曾昭璇、何大章、羅興華等穿越在嶺南各山脈中研學,其「紅色岩系」「珠江三角洲」「樂昌峽」等考察成果頗具世界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