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四年重遊北京。金秋十月,天高雲淡,風清氣爽,氣溫在攝氏七至二十六度之間,早晚清涼,中午一件短袖衫,與在香港沒有什麼區別。只是有一次在酒樓晚飯後眾人站在門外等車,我穿一件薄薄的外套,冷得打顫,車一到就一個箭步上車,這是九天京城之旅唯一的冷。老舍說北京的秋天是人間天堂,筆者過往多次在秋天來京,但都因工作而來,每次來去匆匆,未及欣賞首都秋天的美。這次隨團上京雖屬工作交流,畢竟自己可以作一些彈性安排,心境和秋天一樣清爽。我們入住的酒店位於城南,城南故事多,聽說附近有不少老北京的歷史建築,便利用空餘時間出去遛躂。
紀曉嵐故居在珠市口西大街,靠近虎坊橋地鐵站,離我們住的前門建國飯店不遠。抵京後第一個上午是自由活動,我在酒店吃過早餐後便大步流星直奔這位「大清第一才子」的故居。這是一座不起眼的四合院,門外掛了兩個大紅燈籠,兩扇木門的紅漆有些許剝落,在這位《四庫全書》總纂修去世二百年後,他的故居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大堂是介紹紀曉嵐一生的圖片展,庭院後面是閱微草堂舊址,兩百多年前,紀曉嵐就在這裏主編歷史巨著《四庫全書》,晚年《閱微草堂筆記》大部分也在這裏寫作,現在故居已恢復《四庫全書》編輯部的原貌,門口有紀曉嵐手書對聯「歲月舒長景,光華浩蕩春」。也許我來得比較早,遊客並不多,可以慢慢欣賞,細細品味。
這位「鐵齒銅牙」的大才子,任翰林院編修時禍從口出,被發配新疆烏魯木齊,發現這化外之地「綠野青疇,弦歌相聞」,竟然樂不思蜀。兩年後「恩命賜還」,四十八歲的他猶豫是否學陶淵明唱「歸去來兮」,時值土爾扈特部從沙俄東歸,紀曉嵐獻《御試土爾扈特部歸順詩》獲乾隆讚賞,不僅官復原職,並且時來運轉,在五十歲天命之年,以七品芝麻官獲乾隆皇帝欽點為《四庫全書》總纂修,從此平步青雲,屢獲破格擢升,由從五品、從四品、正三品,直至從二品的內閣學士,進入權力中樞。歷時十四年編纂的《四庫全書》大功初成,紀曉嵐「調補兵部右侍郎,仍直閣事」,開調任仍兼原職之先例,八十二歲去世前加授太子少保銜,乾隆對紀曉嵐才華品德的欣賞,可謂無以復加。曾經風靡全國、由張國立主演的內地電視劇集《鐵齒銅牙紀曉嵐》,本港電視台亦有播放,其中一個最引人入勝之處是紀曉嵐經常與和珅作對較量,劇情有真有假。沒有紀曉嵐,照樣會有《四庫全書》,但沒有乾隆,便沒有紀曉嵐。所以,魯迅稱紀曉嵐為「前清的世故老人」。
故居最後一進是「紀曉嵐書房」,最顯眼處擺放的是線裝《四庫全書》,還有各式紀曉嵐書法的高仿製品,也賣各式各樣的圖書,包括當代國家領袖的著作,我買了一本《紀曉嵐傳奇》,蓋上「紀府藏書」和「閱微草堂」兩個印章,作為留念。拜謁偶像,懷古思今,一個多小時的參觀,完成一個多年的心願。
回到香港,在書房翻箱倒櫃,找到那本一九八一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閱微草堂筆記〉故事選》,這是一九八二年初我在廣州東山書店購買的小冊子,售價三毛五分。當年修讀明清文學課,《閱微草堂筆記》是作為清代文言文短篇小說的代表作品,但原著二十四卷太難讀,讀這本小冊子可應付考試。逾四十年經歷多次搬家數十次藏書清理減負,這本小冊子仍然捨不得丟棄。《故事選》編者在「前言」介紹出版這本小冊子的初心:「粉碎林彪、『四人幫』封建法西斯的文化專制主義之後,廣大讀者迫切要求豐富文化生活、擴大知識領域,向四個現代化進軍,更使人們認識了在我國肅清封建主義思想餘毒的現實意義,要求從各方面加強對我們民族社會歷史傳統面貌的認識。選編者為順應這一要求,做了這個嘗試:就清代著名筆記小記《閱微草堂筆記》,擇優選輯成一個故事集。」遊北京紀曉嵐故居歸來,重讀以上文字,感慨萬千。
原文刊於大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