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生態環境部部長在聯合國平台向世界推介深圳
來源:香港商報    2022-12-13 12:58

【識港網訊】繼上個月被賦予建設「國際紅樹林中心」重要使命任務,深圳的生態文明建設成就再一次閃亮全球。

12月7日-19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第二階段會議在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當地時間12月11日,COP15第七屆全球地方政府和城市峰會召開。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出席峰會並致辭,分享了中國的理念和方案,他以深圳等城市為例介紹了中國致力於打造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生態友好城市的相關做法:中國的深圳市,經過多年不懈努力,將上世紀深圳灣填海留下的灘涂,建設成為大都市內的濱海紅樹林濕地,吸引了100多種珍稀鳥類在此棲息,為城市保留了集濕地體驗、生態保護、科普教育於一體的寶貴生態空間。

「生態名片」

作為濱海濕地城市,深圳濕地資源豐富。

深圳濱海區域的紅樹林、鹽沼、珊瑚礁等濕地資源在全國範圍內具有稀有性,濱海濕地曾記錄有40種國家重點保護鳥類和16種IUCN受威脅鳥類,以福田紅樹林濕地為主的深圳灣區域更是東半球國際候鳥重要的棲息地和南北遷徙通道上重要的「中轉站」,每年數萬隻往返於東亞至澳大利西亞的國際候鳥在此停歇,其中代表性的珍稀瀕危水鳥——黑臉琵鷺、反嘴鷸種群超過全球個體數量的1%。

目前,深圳濕地涵養的植物達67科148屬219種,約佔全市維管植物總數的10%;為鳥類、魚類、哺乳類、爬行類和兩棲類81科253種野生動物,提供生生不息的家園。

今年11月,《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COP14)在中國武漢和瑞士日內瓦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開幕式上致辭,並宣布在深圳建設「國際紅樹林中心」。

北京時間11月13日,《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通過決議,全球首個「國際紅樹林中心」落地深圳。深圳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和深圳華僑城濕地也獲國際濕地中心授予了全球首批「濕地教育中心星級獎」。

深圳經驗

小政了解到,這並非深圳第一次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上亮相。早在去年10月,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舉行期間,深圳網絡虛擬展館就向世界展示了這座城市生態環境保護的進程和成就,展示本土生物的多樣性。

一直以來,深圳堅持綠色發展、生態優先,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通過實行最嚴格生態保護,優化生態空間格局,完善物種保護體系等舉措,加快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可持續發展先鋒。

如今的深圳,生境多元,山水林田湖草海要素齊全,生態系統類型多樣,保有了豐富且典型的區域生物多樣性。

生態系統多樣性方面,既有森林草地河流湖庫,又有濱海岩岸沙灘和灘涂濕地,表現出南亞熱帶區域南緣的植被特點。

物種多樣性方面,深圳市記錄維管植物2086種,記錄本土陸域野生脊椎動物585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35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93種。儘管深圳陸域面積不足2000平方公里,但全市鳥類種類總數約佔全國的1/4。

遺傳多樣性方面,深圳野生生物資源較為豐富,其中蘊藏了多樣珍貴的遺傳基因。有黃樟、浙江潤楠等資源植物1500餘種,松葉蕨、黑桫欏等野生古孑遺植物54種,短肢角蟾、深圳後棱蛇等特有物種39種,深圳巨腹蟹、深圳香莢蘭等以深圳地名命名的野生動植物有20多種。

此外,隨着多年污染防治攻堅戰帶來的環境質量提升,一些曾經「消失」的野生動植物重新回歸,如水蕨、唐魚、豹貓、歐亞水獺等。

责任编辑:s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