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內地製造業市場規模大,工業體系齊全,被稱為「世界工廠」,惟在先進製造業方向實力相對薄弱。近年中央積極推動產業升級,致力拓展高新科技。大灣區作為內地最適合發展先進製造業的地區,深圳及香港各有比較優勢,事實上,兩地正朝齊心協力為國家發展先進製造業的方向邁進。
港府擬試行合作跨境政策
香港特區政府近年積極拓展先進製造業,以推動香港「再工業化」。行政長官李家超指出,年內會推出「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包括完善創科生態圈,設立100億元的「產學研1+計劃」。同時又會加強與深圳合作,以專屬專項方式試行合作跨境政策,涵蓋兩地物資、數據及人才流通。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此前在一個論壇上亦表示:「『再工業化』並非將需要土地和勞動密集的製造業重新帶回香港,而是以物聯網、人工智能、新材料和智能生產工序等作為基礎,引進和發展適合香港的高端製造業,同時促進傳統製造業的升級轉型,以創科提升競爭力。」
「再工業化」與深息息相關
香港推行「再工業化」與深圳息息相關。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周浩鼎此前就發布過「香港工業 4.0——再工業化啟動建議書」,向港府提出了一系列建議,包括促請當局致力發展高增值製造業,同時積極爭取與深圳及其他內地省市協作,以提高本港發展製造業的認受性及拓展業務空間。
香港前中央政策組顧問關品方同樣在報章撰文指,香港經濟出路要有新思維,「一定要面向內地市場,擁抱廣東省,專注大灣區,融合到深圳。要有長期互動的意識,要能夠借力深圳,在新的基礎上再工業化。」
生產力局冀深港研製造業合作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作為香港工業政策的執行者和推動者,香港生產力局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介紹「再工業化」的個案,他談到,今年8月一家生產商Nanoshields委託生產力促進局,度身設計和建立兩條「納米纖維過濾材料智能靜電紡絲生產線」,每台設備將採用先進人機界面和自動化技術,通過智能傳感器收集環境和生產數據,並可實時監控生產流程。這種納米纖維主要用於過濾材料,也可應用於電子、電池和紡織感應纖維。生產線落戶將軍澳的先進製造業中心,預計於2023年內正式投產。
由於採用了先進製造,預計將節省逾40%人力成本、降低品質管控成本約30%、減少約8%庫存成本、減少約20%維護時間及提升60%以上的年產量,每年將可生產超過300噸材料用作製造個人防護裝備和濾水器,供應全球市場。此項目更成功獲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署「再工業化資助計劃」資助1500萬元,是本地首個最高資助額的項目。
「香港與深圳等大灣區城市有合作空間,大灣區中人才眾多、基礎建設完善,有充足的專業實驗室配套,產業供應鏈完備,是共同發展先進製造業的好地方。不過,每個城市的優勢先進製造產業都不同,如何加強合作共同發展,仍然有待大灣區各城市進一步探討。」黎少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