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11月28日,由中國電建承建的深圳地鐵12號線正式開通,標誌着深圳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進入「500公里+」時代,對助力深圳加速建設「開放暢達、立體融合、低碳智慧、安全宜行」交通強市,支撐「軌道上的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深圳市委副書記、市長覃偉中出席並宣布深圳地鐵12號線正式開通試運營。中國電建黨委書記、董事長丁焰章應邀出席開通活動並致辭。丁焰章表示,中國電建積極踐行國家戰略,全領域參與深圳新一輪建設。
丁焰章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中國電建改革發展的深圳市委、市政府及社會各界表示感謝。他指出,2012年以來,中國電建積極與深圳開展多層次、全方位的交流合作,先後承建了深圳地鐵7號線、深圳地鐵12號線等多條地鐵線路及深惠、穗莞深等城際鐵路,並將合作領域拓展至生態環境治理、綠色能源開發建造等多方面,已然成為服務深圳高質量發展的參與者、奮鬥者。在新征程上,中國電建將胸懷「國之大者」,踐行國家戰略,在「水、能、砂、城、數」等全領域參與深圳新一輪建設,爭當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的「雙區建設」主力軍,攜手各方為深圳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深圳地鐵12號線南起左炮台東站,北至海上田園東站,全長40.54公里,共設車站33座,是按GoA4級標準、一次性高質量開通的全自動運行線路,也是深圳地鐵四期工程中站點最多、附屬工程最多、換乘站(含遠期規劃)最多的線路,被譽為深圳地鐵建設史上最難線路之一。作為深圳西部軌道交通骨幹線,深圳地鐵12號線開通後將極大優化西部向灣公共交通結構,進一步提高沿線市民的出行便捷性和幸福感。
2018年開工建設以來,中國電建堅持以匠心鑄就精品,將「精工良建、品臻致遠」的理念貫穿項目管理全流程,攜手攻克車站密度大、換乘車站多、穿越老城區、徵拆體量大、協調難度高,水文地質條件複雜、工程技術要求高、環境保護難度大等難題。
四年間,先後投入盾構機36台,上跨、下穿及側穿既有運營地鐵線路3處,近距離下穿、側穿建(構)築物及重要管線25處,下穿河流6處,特別是在左炮台東站至太子灣站區間施工中,在深圳地鐵建設領域首次應用泥水平衡盾構機,實現深圳地鐵首次盾構下穿淺覆土海域,為後續類似項目積累了寶貴經驗。懷德站-福永站區間採用國內領先的土壓平衡/TBM雙模式盾構工法,解決了長大區間同時穿越軟硬岩難題。太子灣至海上世界區間以70°角下穿既有2號線,施工難度極大,創新採用懸臂式掘進機施工,確保了既有線路的安全運營。深圳地鐵12號線起點和終點都在濱海區域,為了確保掘進安全,項目團隊積極採用「注漿法」和「冷凍法」等技術對土層進行預加固,為隧道施工築起強力「護盾」
深圳地鐵12號線地質環境複雜,沿線建築物密集,車站臨近重要建(構)築物63處,極其考驗綜合施工技術和內外協調能力。在海上田園東站的施工中,克服了基坑深厚淤泥層極易產生側向滑動、地面沉降和涌泥等困難,妥善處置了湧水涌沙風險,在「豆腐」上築起了地下三層車站;在福海西站,基坑支護體系採用鋼支撐軸力伺服系統代替傳統鋼支撐,極大地減小了基坑開挖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快速攻克與穗莞深城際交叉涉鐵、前期工程管線複雜、橋下淨空施工受限、填石淤泥地層複雜、周邊建築物多等難題,僅用時十個月便完成主體結構施工,打了一場漂亮的攻堅戰。因全線大部分工點道路狹窄、交通繁忙、疏解困難,項目實施過程中廣泛採用蓋挖逆作法、半蓋挖順作法及局部蓋挖等工藝工法,在有限的作業面展開高效的作業,保證了各項建設目標的相繼實現。
深圳地鐵12號線踐行低碳環保理念,積極打造綠色「生態圈」。在盾構施工中,累計投入8套盾構渣土環保處理系統,實現盾構渣土處理率達到70%,減量率達到40%,有效緩解盾構渣土外運壓力,減少了土壤污染,並實現了渣土資源化利用。在場段中持續提升鏡面混凝土澆築工藝水平,達到外觀平整、光滑、色澤均勻的「鏡面」效果。全面應用裝配式預製板道床技術,輔以精密測量和軌道精調技術,施工質量顯著提升,確保列車運行更加平穩,乘客體驗更加舒適。此外,在靈芝站等採用直流照明系統,在中山公園等創新推廣「浮潛式冷卻塔」發明專利,全線全面採用智能環控系統等,有效降低能耗,解決噪聲擾民、影響城市景觀等難題,讓地鐵車站更加融入周邊環境。
除此次開通的深圳地鐵12號線外,中國電建已在深圳先後完成深圳地鐵7號線、深圳地鐵5號線二期、深圳地鐵10號線場段工程、深圳地鐵4號線三期工程等多個項目的建設任務,並在積極實施深圳地鐵12號線二期工程、13號線二期(南延線)、7號線二期(東延線)及深惠城際、穗莞深城際、12號線共建管廊等項目,不久的將來,一大批「電建建造」精品工程將陸續面世,中國電建也將繼續發揮「投、建、營」全產業鏈一體化優勢,努力創造價值,積極回饋社會,努力打造政府、業主認可,職工、社會滿意的世界一流企業。
頂圖:深圳地鐵12號線桃園站,工人在奮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