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2022首屆深大灣區論壇啟動
作者:林麗青   來源:香港商報    2022-11-21 11:24

【識港網訊】11月19日,2022首屆深大灣區論壇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深圳大學舉行。論壇以「新時代『雙區』建設與深圳高質量創新發展」為主題,以「開放·融合·未來」為特色,邀請了百餘位國內社科領域的知名專家,共話社科理論與實踐創新。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原主席肖鋼;全國政協十一、十二屆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院院長遲福林;原中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深圳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長俞可平;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陶一桃;最高人民檢查院檢查理論所原所長、民盟中央第十二屆法治委員會主任謝鵬程;中國外文局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院長、《對外傳播》《當代中國與世界》主編於運全;教育部青年學者、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張志安等通過線上或線下方式出席開幕式並做主旨演講。深圳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毛軍發,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長陳志鋒,深圳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陳慶瀾出席論壇並先後致辭。

IMG_4322.JPG

為灣區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首屆深大深灣論壇由1場主論壇和9場系列分論壇活動組成,共邀請到約百位國內知名專家學者以及國內外的政界、學術界、企業界代表參加會議,通過智慧碰撞和思想交流,充分發揮跨界融合的力量,為深圳和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創新發展共襄盛舉。

IMG_4323.JPG

論壇上,肖鋼以《大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合作》為題在線演講。他指出,金融在灣區建設中尤為重要,起着高效配置資源、便利資金跨境流動的作用。下一步要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港澳要進一步融入國家戰略布局,灣區要加快制度性開放,吸收國際經驗;要着眼於產業布局與民生需要,服務於三地居民在跨境支付、信貸保險等方面的需求;要着力構建金融市場生態,發揮金融中心輻射功能,建設世界一流的投融資平台;要以RCEP(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為自貿區發展的重要動力,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要處理好當前和長遠的發展關係,落實中央政策,推動項目落地,進行前瞻布局,釋放長期合作利好信號。

遲福林在以《以制度型開放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服務貿易一體化進程》為題進行主旨演講時指出,為推動形成大灣區服務貿易創新發展新格局,要以制度型開放實現粵港澳三地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的對接,提升粵港澳服務貿易一體化水平,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陶一桃以《「十四五」規劃中粵港澳大灣區三大使命的制度創新意義》為題,闡釋了灣區的重要意義。她指出灣區與特區、自貿區一樣,都擔負着不同發展時代所賦予的不同內涵的改革目標與使命,將是新時代中國更加自信地走向世界、世界更加有規則地走進中國的開放而堅實的門戶與橋樑。

IMG_4324.JPG

做好國際傳播 講好灣區故事

俞可平在《特大型城市與中國式現代化》主題演講中圍繞特大型城市發展中的各項挑戰,提出了特大型城市治理改革的具體建議。謝鵬程以《打造合規示範區,保障深圳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進行演講。於運全結合自身國際傳播實踐工作,以《加強智庫交流,講好灣區故事》為題發表演講。他認為大灣區作為國際傳播創新之地,應運用好豐富、多元的文化資源,同時藉助國內國際雙媒體渠道打造與大灣區實力相匹配的國際傳播力與影響力,專注講好灣區故事,搭建講故事的平台,匯聚講好灣區故事的智慧,在大灣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提升軟實力。

深圳大學特聘教授,深圳大學傳播學院院長巢乃鵬作《國際傳播秩序的發展與重構》主旨演講。他指出,在現有的國際傳播秩序下,中國所追求的在國際上正義、公平、和平的形象存在着困難。因此要從我國掌握的數碼技術、我國政治話語的創新和我國追求的中國式現代化內涵出發,藉助更先進的媒介技術、以「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超越「利益攸關體」的表達,重構一個「禮與和」的傳播秩序。

張志安以《平台、視覺、情感——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傳播新路徑》為題作主旨演講。他以「眼鏡」「巨龍」「筷子」「大象」四個比喻,形象地指出中國國際傳播現階段面臨的四個障礙。他強調,應充分重視國際傳播的主體(企業)和故事,調動國際傳播的視覺和情感,打通國際傳播的平台與渠道。要加強灣區國際傳播中的實踐創新應以多元主體為行動者,以視覺內容為主產品,以情感共鳴為主目標,以社交平台為主陣地,以話語創新為支撐。

1場主論壇+9場分論壇聯動

據悉,除主論壇外,九場分論壇分別由2022文化科技創新論壇(CTIS2022)暨首屆深大灣區論壇、「中國城市現代化」高端論壇暨深圳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成立一周年研討會、一帶一路&灣區論壇、開放·融合·未來:灣區校長論壇、碳中和與綠色金融、粵港澳大灣區高端法治論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複合型創新人才高地建設論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傳播高峰論壇、深圳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高端論壇暨「港航發展分論壇」組成。各分論壇圍繞數字時代文化強國建設、中國城市現代化、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開放、高等教育管理創新、新時期「雙區」建設和「雙碳」目標實現路徑、粵港澳大灣區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國際化人才培養體系、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傳播創新與協作等議題展開。

责任编辑:s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