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為進一步暢通大灣區國際海運物流銜接,穩定產業鏈供應鏈。2020年11月5日廣州海關聯合廣州港集團正式啟動「灣區一港通」模式,珠江內河碼頭和南沙港等沿海港口的聯動性不斷加強,大灣區進出口貨物通關效率持續提升。截至今年10月底,「灣區一港通」項目已累計開通航線14條,貨物平均堆存期由7天縮短至2天,累計進出口貨物達13.5萬標箱,為進出口企業節省綜合成本超5000萬元。
11月8日,8個裝有「大灣區製造」工業設備的出口集裝箱辦結海關通關手續,從佛山三水港碼頭出發,以「灣區一港通」模式通過內河駁運至南沙港,隨後裝上國際集裝箱船發往海外。這是「灣區一港通」模式運行2周年來,廣州海關監管的第40000票通過該模式運輸的貨物。
推大灣區物流一體化改革
珠三角地區是中國重要的輕工業基地,進出口貿易發達。然而受珠江水網航道水深、橋樑限高等因素影響,大型國際貨運班輪無法直接駛入珠江水道沿江內河碼頭開展裝卸作業,貨物需通過駁船轉運至沿海港口周轉,還需在沿海港口辦理相關手續。
為進一步暢通大灣區國際海運物流銜接,穩定產業鏈供應鏈,廣州海關圍繞暢通外貿航運問題和港口發展需求,在海關總署的統籌指導下,聯合廣州港集團推出「灣區一港通」大灣區物流一體化改革項目。
該模式以南沙港為樞紐港,珠江內河沿江港口作為支線港,形成「兩港如一港」的作業模式,實現進出口貨物「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精簡了在沿海港口辦理手續。進出口貨物在珠江內河碼頭完成通關手續,經南沙港轉運「7×24」小時流轉不停歇。
「『灣區一港通』項目相較於傳統的水水聯運、國際中轉等通關模式通關更加快速,有助於降低企業整體物流成本。」廣州海關口岸監管處副處長曾琦表示,在全程信息化手段的支持下,進出口企業可以對貨物通關的各個環節更精準把握,動態科學地安排船期和艙位,從而降低因運輸因素導致船期、艙位變更帶來的時間、費用等成本。目前,通過「灣區一港通」模式進出口貨物不斷增長,今年前10月進出口貨物達10.5萬標箱,同比增長343%。
據了解,對於美的集團等大型企業,如採用「灣區一港通」模式,貨物出庫後可直接報關堆存在碼頭,緩解倉庫庫存壓力約20%。此外,由於以前企業較難估算貨物運輸和通關時間,一般選擇提前5-7天將貨物運抵南沙,而「灣區一港通」貨物運抵南沙樞紐港就可直接裝上國際班輪出口,企業一般只需在班輪抵靠南沙港2天前安排貨物運抵南沙,大幅節省在南沙港等候國際班輪的時間。
《南沙方案》推進口環節「灣區一港通」
今年6月,國務院印發《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廣州海關圍繞要素便捷流動、助推平台發展、支持企業「走出去」、加強規則銜接四個方面出台48條細化措施,助力南沙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其中,在支持南沙增強國際航運物流樞紐功能方面,廣州海關主動配合現代化港口體系建設步伐,在持續鞏固出口模式便利基礎上,研究解決政策難點,建立「多個維度+提前審核」的管理機制,明確進口「灣區一港通」適用範圍和操作方式,繼續深化物流一體化配套改革,進一步提升物流通關效率,全力支持企業應用「灣區一港通」模式,盡享大灣區物流一體化改革紅利。
目前,廣州海關已陸續接到珠江內河多個碼頭企業開通「灣區一港通」的申請,該項目作為區域通關便利化改革事項納入《國務院關於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工作的意見》,輻射範圍包括海珠滘心、順德勒流、順德北滘、順德容奇、肇慶三榕、雲浮新港、佛山三水、花都港、南海九江、中山港、中山小欖、黃埔新港、黃埔老港、黃埔新沙等14個珠江沿江港口碼頭。2020年以來,已有五洲航運、廣運船務、協豐物流、南洋國際、廣州港船務、珠江貨運、環通中駁、中山港航等15家駁船公司參與開展內河駁運業務。
頂圖圖說:廣州海關所屬佛山海關駐三水辦事處關員對「灣區一港通」貨物進行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