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不僅是創業者的熱土和夢想家的樂園,也是辦大學的風水寶地。除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過去十多二十年,不少內地名牌大學在深圳創辦分校,如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山大學等,還有中外合辦的北理莫斯科大學,北大清華則在深圳設立研究生院。十年前,名列世界一百大的香港中文大學跨過羅湖橋落戶深圳,創辦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今天的深圳已成為全國高等教育的一片高地,而港中大(深圳)則成為這片高地上一處獨具一格的風景,成為香港與內地在大灣區高等教育合作雙贏的示範。曾任國家級領導人的中國科協名譽主席韓啟德教授形容:港中大(深圳)創校十年取得的成就是「一個奇跡」。
上周六,一班香港傳媒界朋友應邀到位於深圳龍崗的港中大(深圳)出席該校十周年校慶活動,主題為「十年風華、融匯創新」,主會場設在禮文堂,我們被安排坐在二樓面對主席台,藍色加紫色背景的主席台左右兩旁,LED燈打出四句筆力遒勁的行書:「一腔熱血、百年大學、千載品牌、萬世良心」,令人眼前一亮。在瞬息萬變的時代,一所新辦的大學擁抱「萬世良心」,實屬難得,這四個字背後的初心,還有氣魄,讓我有些感動。出席校慶致辭的嘉賓除了韓啟德,還有深圳市長覃偉中,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前校長劉遵義,特首李家超以視頻致辭,前特首林鄭月娥則在論壇「攜手共建國際高等教育樞紐」環節擔任發言嘉賓。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徐揚生在致辭中回顧創校初期,從一片荒蕪的山坡空地和幾幢廢舊的廠房起步,篳路藍縷發展成為如今佔地約一百三十三萬平方米、擁有六所學院和七所書院、一萬多名在校師生的國際化大學。目前港中大(深圳)已建成經管學院、理工學院、人文社科學院、數據科學學院、醫學院、音樂學院六所學院,逸夫、學勤、思廷、祥波、道揚、厚含和第七書院共七個書院,教職員工一千八百多人(包括五位諾獎得主和四十名各國院士)、在校本科生加碩博生逾一萬名,學校與全球三十三個國家和地區的一百四十八所一流大學建立合作關係,開展二百五十個合作項目,獲得國際及內地科研獎項和榮譽逾二百項。
徐揚生校長憶述,二○一四年三月國家教育部批准該校招生時,距離考生填報投考學校的日期只有短短兩個月,他第一個去招生的學校是深圳中學,當時沒有人知道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是什麼學校以及在哪裏。而今該校在廣東省高考錄取分數名列第一,超越百年名校。我問旁座三名女生是不是家住深圳?她們告訴我分別從福建、山東和杭州考進這所大學,其中一人本科畢業後繼續留在本校念碩士。十年耕耘,春華秋實。每位出席校慶的來賓都收到一幅徐揚生校長親筆書法作品,一軸飄逸的行草「輕舟已過萬重山」,他對港中大(深圳)進入佳境的心情躍然紙上。
其實,中文大學不是第一所到內地辦學的香港高校,在此之前,浸會大學已經進軍珠海,以合作辦學形式創辦了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簡稱珠海聯合國際學院(UIC)。最近幾年,香港科技大學、城市大學、理工大學等多間大學紛紛到大灣區內地城市辦學或設立機構,而更早之前商界的李嘉誠、包玉剛分別在家鄉捐資創辦汕頭大學和寧波大學。毫無疑問,到目前為止,採用香港辦學模式的港中大(深圳)是當中的佼佼者,港中大(深圳)是全英文教學,師資門檻和待遇等同香港中文大學,而且仿照中文大學獨有的書院制,龍崗校園的建築風格和色調與沙田校園如出一轍,同樣有一條百萬大道,用身兼港中大(深圳)理事長的段崇智校長的話,叫做「一個品牌、兩個校園」。
香港擁有五所名列全球一百大的大學,全世界沒有第二個城市有如此強盛的高等教育和科研陣容,這是「一國兩制」下香港最大的優勢之一,如果其餘四所「一百大」的大學都像中文大學一樣,到大灣區其他城市複製「一個品牌、兩個校園」,那麼再過十年之後,大灣區有可能成為全國乃至全球大學教育和科研的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