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志蓮淨苑一景。\資料圖片
天長地久,一方淨土,上善若水,蓮華志悠。
生而不有,為而不爭,利而不害,光而不耀。
慈悲心,蓮花願,
菩提樹,眾生緣,
自然恩情遠。
冬日餘輝褪得快,夜幕降臨志蓮淨苑,天王殿前,一曲女聲合唱《天長地久》,如天籟般飄來,迴盪夜空,彷彿把現場觀眾帶入如幻如真的仙境。這是譚盾創作和導演的《志蓮淨苑.聽視界─淨土.蓮Immersive實景秀》音樂會的第一章《蓮》,其餘樂章是《淨土與巴赫的對話》、《大悲咒.水搖滾》、《弦樂四重奏與琵琶》、《四季》、《淨土.蓮》。筆者有幸在上周五觀看綵排及周日觀賞第二場正式演出,每次聽到這首主題曲唱響,特別是到最後一章,金光照射下天王殿大門徐徐開啟,《天長地久》歌聲再次響起,聽到「慈悲心,蓮花願」,內心都被感動。
《志蓮淨苑.視聽界》是國際級音樂大師譚盾為志蓮淨苑這座香港獨一無二的仿唐風格禪院度身定做的音樂作品,以天王殿前台階、大佛燈周圍空間和四個花池作為天然舞台,以整座禪院建築群和樹木作為背景,把古典建築美、自然美、音樂美和舞蹈美融為一體。在大約一個小時的演出正式開始之前,夕陽正在西下,譚盾親自邀請現場觀眾散步「進場」,可以和演員聊天交流合影,可以撫摸各種演奏樂器和道具,如同一場廟會,大約十分鐘後,歌聲從四面八方響起,觀眾回座。譚盾把僧眾誦經、禪院鐘聲、敦煌舞蹈、唐詩等東方宗教藝術元素,與西方古典音樂和現代搖滾音樂共冶一爐,更透過擊水聲、擊石聲和模仿鳥叫聲等讓音樂回歸大自然。在第四章,兩把小提琴和一把大提琴與琵琶的弦樂四重奏,是一場東西方藝術的對話,第三幕白衣少女的反彈琵琶飛天舞和最後一幕白衣少女的壓腳鼓,則純粹是東方藝術美的呈現。據介紹,壓腳鼓和反彈琵琶一樣,都是源自敦煌壁畫。在美國接受西方藝術陶冶多年的譚盾,似乎對東方藝術心存偏好,對敦煌藝術更是情有獨鍾。志蓮淨苑建築群的仿唐風格,正是譚盾杯茶。
綵排結束之後,譚盾解釋,開演之前邀請觀眾與演員交流的環節,其實是劇本的一部分,換言之,觀眾亦成了演員。筆者認為,這部作品至少有三個方面的突破,一是突破舞台與現實的界限,天地就是大舞台,夕陽、夜幕以及遠處樓宇的點點燈光,都是舞台的燈光效果。二是突破虛景和實景的界限,這部作品稱為「實景秀」,演員分別在四個蓮花池用水缸擊水「演奏」,天王殿大門隨着《天長地久》的歌聲徐徐打開的情境,都產生一種實則虛之的藝術效果。第三,觀眾「上場」與演員交流的場面,突破演員和觀眾的界限。譚盾以獨特的藝術形式講述一個淨土和蓮花的故事,不僅讓觀眾得到藝術的享受,更可以得到心靈的洗滌。
就在節目綵排的前一天,譚盾從特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手上接過委任狀,成為香港首位「文化推廣大使」,這項任命為期五年、明年一月一日生效。這位享譽國際的著名音樂家與香港很有緣分,早在一九八六年首次來港出席一項音樂節活動,譚盾還曾專門為香港回歸創作《交響曲1997:天地人》。譚夫人黃靜潔女士告訴筆者,香港還是二十八年前譚盾和她情定終身、註冊婚姻的地方。這些年,譚盾作為國際級音樂家,過着四海為家的生活,譚夫人希望他們未來可以多一些日子留在香港。相信很多市民都期待這位香港「文化推廣大使」能夠為香港創作更多音樂作品,打造更多屬於香港的藝術品牌。筆者和幾位朋友觀賞過《志蓮淨苑.視聽界》之後都認為,這部作品應該成為香港一張文化名片,定期演出。這次只演出兩場實在太少,宣傳工作亦嫌做得不夠,希望能盡快推出重演。如果說張藝謀的《印象.西湖》、《印象.麗江》是雅俗共賞的大製作,那麼譚盾的《志蓮淨苑.視聽界》就是一部講好香港故事的藝術精品。
原文刊於大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