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近年來,廣東韶關武江區深入貫徹落實省、市「百千萬工程」工作部署,以農房風貌管控提升為具體抓手,通過試點先行、示範引領、政企民聯動等舉措,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聚力打造「龍歸故里」農房風貌管控示範帶,推動城鄉風貌一體提升,助力「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
高位統籌,量體裁衣,找準風貌提升
為進一步加快推進農房風貌管控工作,武江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了武江區農房風貌管控提升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工作任務、規範實施流程,細化工作措施、強化責任落實。黨政領導親自掛帥,多次組織專班成員召開農房風貌提升行動專題會議,通過聽取匯報、現場調研、數據調度等方式強化工作落實,進一步提高全區農房風貌管控的工作水平,推動農房風貌管控提升高質量發展。
2024年以來,各有關部門和各有關鎮村積極行動,聚焦「四沿」地區、主要交通幹道沿線,通過典型鎮村培育建設,及時解決農房風貌管控中的難題,高效推進風貌管控提升工作。區委書記張廣暉先後多次帶隊到西河鎮、龍歸鎮、重陽鎮專題調研農房風貌管控工作,實地查看農房風貌整治提升工作情況。每到一處,他都仔細聽取鎮村幹部的匯報,詳細了解農房改造的具體措施、進展情況和已取得的成效。調研組強調要緊緊錨定目標任務,敢於擔當作為,找準突破點和發力點,着力提速推進農房風貌整治提升工作。
張廣暉帶隊在重陽鎮九聯村調研農房風貌管控工作
築巢引鳳,制度先行,畫好風貌提升「全域圖」
一方面,武江區百千萬工程城鎮建設專班會同各單位制定實施方案,印發工作指引,合力推進存量農房風貌管控提升。一是發揮建築企業結對幫扶作用,動員建築企業、農戶以出工出力出資等形式參與農房風貌管控提升。二是結合實際,針對不同鄉村風貌特點、村民意願等情況,制定了《武江區農房風貌管控提升工作參考指引(試行)》,明確了風貌提升的具體工藝流程、工藝價格。三是專題督導,組織培訓。區百千萬工程城鎮建設專班組織區發改局、各鎮和轄區有關光伏企業進行了專題推進會議,通報各鎮農房風貌整治提升進展和存在問題,詳細講解《武江區農房風貌管控提升工作參考指引(試行)》和《韶關市農房屋頂分布式光伏項目建設風貌指引》等文件,按照規範指引,逐步減少不符合風貌的存量農房,確保管控提升有序有效進行。
另一方面,通過構建統一協調的農房建築風貌。一是帶圖審批,規範風貌。依據《韶關市農村住房建設管理條例》、《韶關市農房屋頂分布式光伏建設風貌指引》、《關於韶關市農房風貌提升的實施意見》和《武江區農房風貌管控提升工作參考指引(試行)》等文件,提供免費設計圖集供村民選用,村民申請建房要帶圖審批,加裝光伏要符合風貌要求。二是建立農房建設管理長效機制,農業、自然資源和住建部門履行行業監管職責,按照「誰審批、誰監管」的要求,鄉鎮落實主體責任,建立批前審查、現場檢查、竣工驗收相結合的監督機制,全面落實「五公開」(村莊規劃、申請條件、審批程序、審批結果、投訴舉報方式公開)「三到場」要求,嚴控不符合村莊規劃和農房風貌管控的增量。
枝繁巢暖,向新而行,推動農房風貌「煥新顏」
2024年,全區以典型鎮、典型村和「四沿」等重點區域為主攻方向,攻堅克難,完成1665棟農房風貌提升,初步形成了「點上開花」的效果。為了更好帶動全區「全面出彩」的示範效應,武江區因地制宜,選取打造以國道240、省道520為核心主幹道,串聯京港澳高速韶關北站出口、龍歸鎮主入口、龍歸糧倉(武江區委黨校)、典型村衝下村和典型村龍安村等節點的「龍歸故里」農房風貌管控示範帶,示範帶約6公里長,涉及風貌提升農房357棟,形成了農房風貌管控「小切口」推動宜居城鄉顏值「大變化」。
農房風貌是鄉村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載體,推動農房風貌提升,不僅能改善鄉村人居環境,還能助力旅遊產業發展。農房風貌提升既不是簡單的塗脂抹粉,也不是千篇一律的標準化改造,而是通過建築語言,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既要美化房屋風貌的「面子」,又要留住文化鄉愁的「里子」,書寫鄉村振興的時代答卷。下一步,武江區將繼續以「百千萬工程」為引領,抓好人居環境整治和農房風貌提升,推動形成協調有序、特色美觀的城鄉整體風貌,以點帶面、連線成片,讓鄉村從「一時美」邁向「持久美」,全力推動「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