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網購騙案年逾萬宗涉款3.56億
2025-04-17 18:44

【識港網訊】香港警方去年整體科技罪案共錄得33,903宗及損失51.29億元,雖然較前年微跌,但統計顯示網上購物騙案錄得11,559宗及損失3.56億元,較前年8,950宗及損失1.91億元,大幅上升2,609宗(+29.2%)及增加1.66億元(+87%),常見網購騙案包括「Facebook 專頁詐騙」、「Carousell釣魚連結詐騙」及「彈票黨」三大詐騙手法。值得注意的是,網購騙案中涉及演唱會門票案件佔逾15%,涉款接近1,800萬港元,有女歌迷更被騙百萬元。警方預計,隨着啟德體育園開幕並陸續舉行大型演唱會及運動項目,以及將有更多的大型活動在香港舉辦,同類型騙案將會增加,呼籲市民在網購時提防詐騙陷阱。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網絡安全組警司陳純青表示,網上購物騙案的熱門貨品類別,包括演唱會門券、旅遊套票、服飾、化妝品、家具電器、電子產品、嬰兒用品及網上遊戲賬戶或道具等。

 

女歌迷轉賬256次共失財百萬

在去年錄得11,559宗網上購物騙案中,涉及演唱會門券佔超過15%(1,700多宗),損失金額近1,800萬元,其中最大的一宗案件,為去年4月至5月一名40歲本地女子在Telegram群組購買演唱會門票後,但未有收到門票,先損失300元。

其後,再有自稱娛樂公司職員騙徒聯絡女事主,以折扣優惠誘使女事主購買多張演唱會門票,並以藉口不斷要求女事主過數,女事主在一個月內共轉賬多達256次,合共被騙近100萬元。

陳純青表示,啟德體育園未來陸續會有多個大型活動舉辦,包括多場演唱會及運動項目,除會吸引大批市民及旅客參與外,相信有騙徒會以未能成功購得演唱會門票的歌迷作目標,在不同的網上購物平台發帖文,謊稱有大量內部演唱會門票可供選購,以誘騙歌迷購買。騙徒會以不同藉口拖延出貨,令受害人在活動當日,方發現所購買的門票未能進場,或所謂的賣家沒有發貨。

警方估計,隨着更多大型活動在香港舉辦,同類型騙案將會上升。此外,本周將會迎來復活節,相信有騙徒會藉機在不同平台發放虛假訊息,以提供優惠旅遊套票或食品等作招徠,吸引市民「上當」。

 

警揭三招常見犯案手法

警方發現網購騙案有三種常見的犯案手法,第一種是「Facebook 專頁詐騙」。去年有超過40%網上購物騙案與Facebook有關,涉款逾6,000萬元;第二種是「Carousell釣魚連結詐騙」,去年有7%網上購物騙案,騙徒便是利用Carousell新推出的「平台收款功能」,誘騙受害人提供銀行戶口資料,涉款逾4,300萬元;第三種為「彈票黨」,去年有4%網上購物騙案與「彈票」有關,涉款近2,200萬元。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網絡安全組總督察梁以德提醒,騙徒在網上購物騙案中,經常會以精心設計的虛假身份與語言技術,誘導消費者踏入陷阱。騙徒通常偽裝成「跨境代購商」、「品牌特賣專員」或「個人轉讓賣家」,利用低價或只此一家等誘因作招徠,吸引受害人墮入網購陷阱。同時,騙徒會強調貨品的稀缺性,例如限量版球鞋、熱門演唱會門票,或絕版遊戲道具等,透過營造「手快有,手慢無」的緊迫感迫使消費者倉促付款,令買家無法作出仔細驗證和當面交收,騙徒一旦收款後即迅速失去聯絡。

 

 

專家: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較有保障

 

對網上購物安全性問題,香港電商協會會長李基銓表示,問題並非在於網購這種消費模式不安全,而是付款及貨品交收的程序未受保障,若市民透過第三方購物平台及透過第三方支付平台進行交易,其實是一個非常安全的方法。在香港,Facebook是社交網絡而非購物平台,市民只是在社交網絡接觸到貨品而被導向購買;轉數快亦不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只是一個工具讓人方便將金錢從一個銀行戶口轉到另一個銀行戶口,市民在進行付款及貨品交收程序中未受保障。

李基銓解釋,第三方支付平台就像一個「中間人」,買賣雙方將金錢給它作為一個「仲裁」,它會監察賣家有沒有發貨、買家有沒有收到貨、貨物有沒有問題;當買家發現貨物有問題時,便可以透過第三方支付平台去追討損失,如果市民在第三方購物平台買貨物及透過第三方支付平台付款,是最安全的。所以業界很想提倡,第三方購物平台應該引入更多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保障機制去減少風險,令買賣雙方都有保障。

他解釋,第三方支付平台不會第一時間直接將買家的金錢轉到賣家,並且有很多保障措施,包括信用證碼、指紋證件等,更有風險期限,一般由2天、14天至30天,以保障買家的安全。

 

若商家要求勿用第三方平台要小心

 

李基銓提醒,市民在第三方購物平台遇到有商家要求不要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以免被收取手續費時,便要小心,因為如果是一個正規的商家,是不會介意給手續費。

另外,如果有人在第三方購物平台誘導你離開平台交易時也切勿同意,即使相信對方而離開平台交易也不要選擇銀行轉賬,因為銀行轉賬對買家是一點保障也沒有的支付方法。

市民亦要緊記,在第三方平台進行交易時,盡量不要在一個不安全的環境下提供身份證明資料,而事實上第三方購物平台是不會無緣無故要求大家提供身份證。

李基銓表示,業界鼓勵演唱會或其他大型活動的門券交易,多利用第三方交易平台進行。買家可以透過官方平台實名購票,以將門票綁定個人身份證明資訊。如果購票者因特殊情況無法出席,可以將門票轉讓給他人,但必須在官方票務平台或通過主辦方指定的渠道進行操作,並重新綁定新的觀眾資訊,對買家更有保障,更可令「黃牛票」絕跡。

责任编辑:liang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