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識港話事】港式「抑鬱」出路在哪?
作者:Nether   來源:識港網    2023-07-06 15:31

7月5日,李玟姐姐李思林發文表示,李玟因患抑鬱症於家中輕生,經搶救無效於7月5日去世。據香港文匯網等港媒報導,這位唱響國際的香港歌手李玟,始終不忘初心,不忘自己的根。在節目「聲生不息」中,李玟曾這樣自我介紹:「我是CoCo李玟,無論我站在多大的國際舞台上,但我依然可以自豪地說,我是中國人,我來自中國香港。」

抑鬱症,是現在最常見的一種心理疾病,以連續且長期的心情低落為主要的臨床特徵,是現代人心理疾病最重要的類型。李玟的離世,讓這個疾病重回世人焦點。我們每年都會聽說有藝人明星或現代年輕人因抑鬱離世,作為生活壓力較高的國際都市香港,青年人抑鬱問題也愈發嚴重。年輕人由中學階段踏入大學生活,需要經歷學習環境和模式、人際和家庭關係、經濟等全方位轉變,較易引發如抑鬱焦慮等情緒病;本身個性內向、想法負面、有完美主義和有飲酒吸煙濫藥習慣更是高危一族。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於2015年公佈的「香港精神健康調查2010-2013」指出,本港約有100萬人出現焦慮、抑鬱等精神問題,但只有26%患者曾在過去一年接受過精神健康服務。此外,浸信會愛群社會服務處於2017年的調查指出,年紀較小的市民精神健康相對較差,15至24歲組別中超越健康警界線的人數為46.9%,而65歲或以上組別人士則為26.1%,相差接近一倍。2017年,香港每100名成年人,有三人是抑鬱症患者;每十名長者,便有一人出現抑鬱症征狀;逾半數患者沒有尋求協助。全年接受精神科專科服務的抑鬱症患者數目超過6萬人。到了2018年,大學生出現中度或以上程度抑鬱征狀以及焦慮征狀的比率分別為27%和20%,與2015年本港一般精神病(意指抑鬱症及不同種類的焦慮症)患病率調查的13.3%結果相比,大學生情緒問題愈發嚴重。

2019年,疫情爆發,加上經濟低迷,使本港市民備受壓力。患中等至嚴重抑鬱症狀的患者,較2018年或之前的同類型調查上升近三成,僅一成受訪者表示願意在受到情緒困擾時尋求協助。2020年,港人的抑鬱指數再創新高,平均分由2018年的5.52分上升至去年的6.07分。有23%受訪者有中等至嚴重抑鬱程度,當中包括有8.4%人的抑鬱程度達「較大至嚴重」,較2018年之前的同類型調查上升27%。調查同時顯示,女性較多出現抑鬱及焦慮的情況,其中18至44歲及女性的抑鬱指數較高。有61.7%受訪者認為壓力來源來自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其他來源包括社會環境、家庭、健康、工作等。其中,在疫情帶來的壓力,有65.6%的受訪者認為壓力源自減少與人交往的機會而感到困擾。2022年,香港和富社會企業今年委託東華學院護理學院進行調查,機構於2022年8月5日至18日在網上派發問卷,共收集了1147份有效問卷。結果顯示「整體開心指數」由2021年的6.44分回升至2022年的6.59分,數字回升到2018年6.54的水準。同時,港人有抑鬱情緒症狀的比例按年上升,平均每二人有一人有輕度至嚴重抑鬱症狀。

可見,自2018年以來,短短5年,香港精神健康問題沒有得到緩解,涉抑鬱疾病數據反而逐年迫近紅線。精神健康是全球公共健康議程上的重要議題。為配合國際趨勢,多個國家都訂立和加強推廣心理健康的政策及措施。海外的精神健康策略和方針,已由集中提供服務轉變為推廣全民心理健康。歐美、澳洲和新加坡,除了加強目前為精神病人提供的精神健康服務外,都已同時採用促進全民健康的方式推廣精神健康。特區政府應繼續加強精神方面公眾教育和推廣工作,積極借鑒各國優秀做法,讓市民進一步認識和瞭解精神健康,為在精神健康方面有需要的人士締造一個給予更大支持和關懷。

本網評論員 Nether

责任编辑: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