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識港話事】香港文化樞紐作用不可忽視
作者:顏顏   來源:識港網    2023-04-24 09:32

長期以來,香港給世人的標籤一直是「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其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的定位深入人心,卻鮮有人知香港的城市文化發展主線是什麼。直到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首次將香港勾勒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香港這片土地承載的文化逐漸從民眾生產實踐中的精神追求上升到某種意識形態的戰略高度。講好香港故事的潛台詞,是加強香港民眾的國族認同,讓香港成為中國文化輸出的重要陣地。

文化優勢與挑戰並存

香港是一座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城市,是中西方文化交匯的熔爐,在亞洲文化發展中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相較內地城市,香港在「一國兩制」框架下享有高度自治權,是最中國的國際都會和最國際的中國城市,擁有多種語言環境,包容各種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能夠吸引來自全球各地的藝術工作者和文化機構。

回顧最近兩月,香港就舉辦了亞洲電影大獎、香港國際影視展、巴塞爾藝術展、香港故宮文化展、香港電影金像獎等諸多文化盛事,文化沃土之豐厚可見一斑。但是,香港文化優勢在於中西薈萃,挑戰亦在於中西薈萃。

作為中西方意識形態交鋒的前沿陣地,港英時期某些歷史遺留問題導致的香港與內地的對立輿情時不時仍會在國內社交媒體上掀起風波。一些港民淪為西方輿論認知戰的目標,對中華文化認同感不強,甚至排斥、厭惡內地的文化與意識形態。即使是19年黑暴事件平息後仍有部分黃絲潛伏在香港本地的教育、司法行業中,把硬對抗轉為軟對抗,成為影響香港社會穩定的一顆顆毒草。

因此,在這種優勢與挑戰並存的環境下,香港想要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就需要積極且有針對性的措施。

發揮區位優勢,跨越文化交流鴻溝

首先,積極謀劃頂級文藝盛事。作為一座城市的名片,頂級文藝盛事是文化軟實力與城市生命力的重要體現,能夠創造巨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以電影這個藝術載體舉例,不論是香港電影金像獎還是香港國際影視展、亞洲電影大獎,這些自帶「破圈」效應的文化盛事都與「香港電影」這個享譽全球的文化符號所掛勾。正是因為有「香港電影」這個本地流行文化的金字招牌背書,這類電影節、影展才能成為跨區域的、亞洲流行文化風向標。如今進入新時代,香港迎來粵港澳大灣區等賦能概念,更應該持續發掘和利用好本地經典流行文化IP,繼續在諸如巴塞爾藝術展、香港設計營商周、香港故宮文化展等諸多領域深耕,同時攜手大灣區內地城市開闢新路徑,發力新藍海,在音樂、餐飲、動漫、電競等領域興辦世界級文藝盛世,讓香港擁有更多文化底蘊。

其次,充分用好香港文化樞紐作用,多視角傳達新時代中國聲音。香港本地媒體在熟悉海外媒體運作模式和受眾習慣的同時,在解讀和報道中國內地時政、文化新聞上具有客觀、獨特的視角。以鳳凰衛視為代表的多語頻道要更多製作符合主流價值觀,且貼合海外受眾習慣的文化產品。在涉華的熱點事件中更需要邀請熟悉香港與內地文化的專業人士對外發聲,搶佔輿論高地。

最後,強化港民文化自信與國族認同。新時代香港青年要不斷增加國族認同,才能在國際上更好地講好香港故事、講好中國故事。西九龍文化區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仍需做大做強,可以不斷豐富博物館文創屬性,打造文創產品,充分發揮網紅效應提升香港年輕一代對優秀中華文化的嚮往。在依託香港故宮博物館與大灣區文化交流的同時,擴展與內地人文城市的合作。如與西安、成都等文化強市舉辦聯展,加強文物交流。

相信在特區政府和各界文化認識的共同努力下,香港必將克服挑戰,主動引領優秀文化生態,打造和傳播一批體現香港特色的文藝作品,在講好香港故事的時代命題中貢獻更多力量。

本網評論員 顏顏

责任编辑: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