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撤銷口罩令後社會邁向全面複常,3月上旬訪港旅客人數已回復至疫情前45%。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更是指出,內地每日入境旅客人次達到10.7萬人創下紀錄。
從数据來看,香港整體態勢正朝著行政長官李家超提出的目标:「統整香港優勢 講好香港故事」穩步推進。但我們對於民生層面的施政綱領一定要有清晰的認識,切勿讓政策目標停留在紙面的「宏觀敘事」,而是要真切的落實至香港土地上的每一個人。
相信各位讀者近日都有在社交媒體上留意到本港旅遊業的種種亂象:數十名內地旅行團團友在淺水灣公廁外站著食杯面、組團遊內地客在土瓜灣街頭「立食」兩餸飯、佐敦藥房兩店員涉嫌以「斤變兩」「兩變錢」,先斬後奏迫使內地顧客不情願下作出購買藥材決定,更有上水的本港居民與水客的爭端再起……
這些亂象既影響旅客體驗,對社區居民亦造成滋擾,長此以往難免影響香港「旅遊天堂」的金字招牌,急需當局及時介入處理避免情況惡化。
亂象的本源
客觀而言,香港的旅遊生態與內地存在差異,不僅各項管理制度、政策與內地不同,更有香港本身地少人多,街道狹窄容易阻礙交通的缺點。在實際的旅遊項目中,由於資源錯配和規劃不當,香港用於接待內地客的「註冊商店」與提供「團餐」的酒樓高度集中在红磡、土瓜湾一带,導致這兩個地區的旅遊巴士絡繹不絕,一批批旅行團魚貫而入,路面擠得水泄不通;再加上低價旅行團禁之不絕,遊客往往面對強迫購物的壓力,難以暢遊香港。這些問題在疫情之前就已經存在,但一直未獲徹底根治。
解決的措施
事實上,為了为了提高旅游品质,确保香港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上個月的「你好,香港/HELLO HONG KONG」項目啟動前,特区政府已經做了不少工作。
其中最重要的舉措,莫過於在2020年1月成立旅遊業監管局,除了負責有關旅行代理商、導遊與領隊的發牌和規管事宜,同時肩負提升旅遊業從業員誠信、能力和專業水準,以及規管相關商店等重任。應該說,上述措施是比較全面的,對於解決旅遊業的亂象,踏出重要的一步。然而在兩地復常與內地訪港旅客激增的情況下,需要更加實事求是的態度與更有針對性、強有效的手段去完善和改進工作。
例如当局可考虑设立專項「旅遊值班警察」,集中处理輿論風口的本港藥店「劏客」現象,將「劏客」行為扼殺於搖籃。同時,針對旅游巴士阻塞交通等问题,亦可成立交警專班,於重點路段加強巡邏疏導,同時規範巴士運行路線,真正做到道路的暢通無阻。
而對於旅遊團街麵食餐現象,政府應責成業界,確保旅行團的行程與接待能力相符,同時做好行程分流,包括改善餐廳預約、協調旅遊巴接載旅客時間。對於做不到符合人流疏導安排的餐廳,便不發出牌照;對於低價旅行團,政府可提高入港旅遊團申報門檻,與內地相關職能部門溝通協調,嚴格把關,引入高質旅遊團。
筆者相信,隨著港府正視旅遊業亂象,善待內地來港旅客,香港這座城市不僅能給予旅客更好的遊玩體驗,更能在提振旅遊業與改善本地市民日常生活的「两难」中做到「雙贏」。
只有這樣,「講好香港故事」才不是紙上空談,而是成為疏導、消除內地與港矛盾,聚攏兩地人心的一劑良藥!
本網評論員 顏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