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從穗莞深城際新塘站出發,最快僅10分鐘便可到達東莞西站,不到1小時可抵達深圳機場。
新塘站所處的位置,正是增城高標準高起點謀劃的廣州東部樞紐區域——這裏連接着大灣區兩座萬億級的核心城市廣州和深圳;這裏區位優越、平台集聚,包括國家級增城開發區、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廣州東部交通樞紐中心等。
黨的十八大以來,增城以落實廣州東進戰略為牽引,聚焦廣州東部樞紐建設,帶動改革不斷邁上新台階,實現資源要素加快匯集,不斷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
向改革要效益 空間資源更充足
空間資源在城市競爭中極具說服力。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域、廣深港澳科創走廊重要節點,增城通過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向改革要效益,釋放更多空間資源。
盤活低效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城出台實施《增城區推進存量產業用地高質量利用實施方案》,推進形成各部門參與土地管理機制,提高社會產出效益、「工改工」質量效益,完善「工改工」監管政策。與此同時,增城3個連片村級工業園加快改造升級,今年將力爭盤活低效用地1000畝以上。
實施「一區多園」,推進增城開發區擴容提質
在現行委託管理範圍99平方公里的基礎上,增城開發區將擴展涵蓋廣州東部樞紐中心、廣州科教城、增城西站、增城火車站、中新科技園、仙村園區、寧西園區等重大發展平台,形成一個核心擴展區和兩個擴展分區的空間格局。擴容提質後,增城開發區管理範圍由99平方公里拓展至302平方公里,為優質產業項目提供充足發展空間。
高標準規劃廣州東部樞紐。搶抓建設環珠江口100公里「黃金內灣」機遇,增城着眼交通、產業、人口、土地等要素,充分考慮軌道、高快速路等交通的便捷性和通達性,對新塘周邊200平方公里的公共服務、教育、醫療、交通、產業配套進行統一規劃,釋放更多發展用地空間。
增天高速項目效果圖
創新服務機制 築巢引鳳、固巢養鳳
「希望用我們的服務,努力讓企業和員工來了就不想走,來了還想再來,真正地愛上增城、紮根增城。」今年8月底,增城區主要領導向優秀企業家發出誠摯邀請,期待形成更深層次的合作。
近年來,增城不斷創新服務機制,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做到既築巢引鳳,又固巢養鳳,讓增城成為宜居宜業的經濟福地、產業沃土。
探索「區政合一」,優化創新開發區管理體制。融合管委會和行政區兩方面的優勢,發揮「小政府、大服務、強服務」的體制優勢和特色,增城對開發區管理體制進行系統優化,設置了政策研究、投資促進、企業服務、科技創新、園區發展等5個工作部門,保持精簡高效的特色和涉企服務的優勢,以及其在促進產業集聚和區域經濟發展方面的創新性和高效率。
建立專班調度機制,提供全流程精準服務
疫情衝擊下,增城把「穩增長」擺在突出位置,組建工業和商貿服務業等8個工作專班,制定6本台賬共363個問題清單,加強統籌協調和精準服務,全力為企業紓困解難。此外,增城聚焦重大平台和重點項目建設,開展提速攻堅行動;圍繞「車」「顯」「芯」主導產業,布局產業鏈招商。
再造審批流程,提高項目籌建效率。為壓縮企業辦事時間,增城探索建立「有呼必應」企業服務信息共享平台,制定產業項目「一站式」落地籌建服務方案,編制項目籌建工作指引,加快構建起以「一個平台、一個方案、一份指引」為核心的「1+1+1」籌建服務體系。通過流程再造、精簡環節、承諾審批、並聯審查等綜合舉措,實現項目「引進即籌建,拿地即開工,竣工即投產」的「增城速度」。
建設政策兌現系統,助力優化營商環境。為打通政策申報「一個口進出」的綠色通道,增城啟動政策兌現服務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設,對全區產業政策兌現服務進行歸口管理,打造以「一口受理、內部流轉、集成服務、限時辦結」為核心內容的政策兌現服務特色品牌。
推進民生改革 增強人民群眾幸福感
民生事業的發展關乎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增城始終高度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民生改革優化提升公共服務水平,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聚焦人才、就業、社保等關鍵環節,深化人社事業改革。增城攜手廣州市人社局開展人社事業全域改革試點戰略合作,爭創全市人社領域的改革試驗田和先行示範區,具體內容包括打造「增城媽媽」區域特色家政服務品牌,建設「增城媽媽」區級示範中心;啟動「鄉村振興+農村勞動力就業創業計劃」,實施農民轉移就業增收「五大行動」等。
深化教育事業改革,推動「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化
增城制定了《增城區關於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和一攬子配套方案,形成「1+N」制度體系;落實農村薄弱學校提升工程實施方案,改善農村薄弱學校和教學點辦學條件。同時,增城切實落實「雙減」政策,以科學護航學生健康成長,全區6個案例入選省、市「雙減」典型案例。
始終把人民健康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增城不斷完善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體系,構建起高效運作的疫情防控工作機制。此外,增城還成立區、鎮、村(居)三級公共衛生委員會,形成「指揮高效、上下聯動、密切協同、快速響應」的工作格局。
頂圖:廣州東部交通樞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