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運物局局長林世雄暢談灣區交通「硬聯通」
作者:黃雪峰   來源:香港商報    2022-09-13 09:33
運輸及物流局(簡稱「運物局」)局長林世雄日前接受香港商報記者訪問,重點介紹了香港和大灣區內地城市在航空業、跨境鐵路等方面的合作,展示了大灣區「硬聯通」合作發展的未來藍圖。

【識港網訊】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過程中,港澳與內地城市進一步互聯互通,跨境基建快速推進,口岸設施日益完備,港粵、港深之間往來交通網絡日趨發達,基礎設施的「硬聯通」由此加速完善。運輸及物流局(簡稱「運物局」)局長林世雄日前接受香港商報記者訪問,重點介紹了香港和大灣區內地城市在航空業、跨境鐵路等方面的合作,展示了大灣區「硬聯通」合作發展的未來藍圖。

去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中央政府明確支持香港「八大中心」新定位(包括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商貿中心、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上任兩個月的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十四五」規劃充分體現了中央對香港的堅定支持,令他和普羅市民倍感鼓舞。出任運物局局長後,他覺得肩負重要使命,強調一定會和同事、持份者和業界攜手合作,進一步擦亮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金招牌」。

CHI_3758 copy.jpg

建設機場城市把握灣區機遇

林世雄表示,憑藉中央給予香港航空業發展的大力支持,特區政府推行多項措施促進香港國際機場和香港航空業發展,以鞏固和提升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機管局正積極推展多個項目,增加香港國際機場的運力和功能,把香港國際機場發展成「機場城市」,而「機場三跑」系統就是「機場城市」願景中的重要基建設施。他認為,「機場城市」有助把握港珠澳大橋帶來的機遇,吸引更多人使用香港國際機場,同時結合機場核心功能與相關產業,強化香港的國際航空樞紐功能,帶動香港航空業以至旅遊、零售、會展及貿易等行業的發展,並為香港打造一個新地標,令香港更具條件成為聯通內地和國際「雙循環」的橋樑。

他指,擴建後的香港國際機場,預計於2035年將能達到每年處理客運量1.2億人次和貨運量1000萬公噸的目標。特區政府會密切留意和因應航空業發展和航空交通需求,為香港國際機場的進一步發展作適當規劃。

提升清關效率和旅客體驗

林世雄介紹,機管局致力加強香港國際機場服務,在增強與大灣區聯繫和提升清關效率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提供海空聯運客運服務,讓經海天客運碼頭來往大灣區9個口岸的旅客,可在內地口岸預先完成登機、行李託運和清關手續,以及在無須入境香港情況下在香港國際機場中轉。這項服務將會延伸至正在興建的海天中轉大樓,讓未來經港珠澳大橋來港的澳門及廣東旅客亦能使用。

此外,機管局已在大灣區內戰略性地點設立城市候機樓,讓灣區旅客預辦登機手續,再前往香港國際機場託運行李和登機。特區政府會與機管局繼續探討其他可行措施,提升機場清關效率和旅客體驗,鞏固加強香港的國際航空樞紐地位。

林世雄稱,儘管疫情嚴重影響全球航班運作,但亦衍生對電子商貿及醫療物資運送的殷切需求。憑藉廣闊的航空貨運網絡,加上高效專業的貨運服務,香港國際機場貨運量去年達到500萬公噸,較2020年上升12.5%,成為2021年全球最繁忙的貨運機場。此外,香港國際機場在《Air Cargo Week》舉辦的「世界航空貨運大獎」中獲得「2022年度最佳機場」殊榮。他認為,香港能夠保持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有賴業界共同努力,亦相信可以把香港航空服務推向更高層階。

積極推進入股珠海機場

目前,大灣區有7座運輸機場(香港國際機場、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和深圳寶安國際機場3座國際航空樞紐,澳門國際機場和珠海金灣機場2座幹線機場,及佛山沙堤機場和惠州平潭機場2座支線機場),外界關注各地政府如何協助建構世界級機場群,進一步深化大灣區合作。

林世雄介紹,在加強與灣區其他機場互動方面,機管局一直積極參與大珠三角五大機場主席會議,商討未來發展及合作。他說,香港國際機場通過與大灣區內機場進行戰略合作,達至善用區域資源及提高服務效率,而與珠海機場合作就是重要一環。中央政府對機管局入股珠海機場大力支持,特區政府正積極跟進入股事宜,期望早日促成兩大機場合作,達至更好的協同效應。

為航空業全面復蘇做準備

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航運業受到嚴重衝擊,香港過去數年一直堅持「外防輸入、內防擴散」防控策略,包括加強抵港人士檢測安排和制訂航線「熔斷機制」等,無可避免地對本港航運業造成影響。

林世雄指,政府一直密切留意業界情況,適時制訂措施,協助業界渡過難關,例如透過多輪「防疫抗疫基金」向機場的航空支援服務營運商提供一筆過非實報實銷補貼;因應疫情最新發展,為航空業界恢復疫情前運作做好準備,如確保飛機在長時間存放後的適航性、安排機組人員復航培訓等。

至於人才培訓,林世雄指政府正積極推動多項措施,冀將本港航空業人才優勢輻射至大灣區以至全國,促進航空業人才流動,通過各項培訓基金、資助及獎學金計劃等鼓勵年輕人加入航空業。此外,機管局2016年成立香港國際航空學院,亦為本港、內地及區內培訓了大批航空業人員。

三地致力善用港珠澳大橋

CHI_3839 copy.jpg

港珠澳大橋是目前世界最長橋隧組合跨海通道,是粵港澳三地合作共建的大型交通設施,自2018年10月通車以來運作大致暢順。林世雄表示,大橋開通以來深受三地市民歡迎。

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前,已有約8萬輛持有相關配額和牌證的三地跨境車輛(包括跨境私家車和出租車、口岸穿梭巴士、跨境直通巴士、跨境貨車等)具備通行資格。自疫情出現以來,三地政府一直在聯防聯控機制下採取適當應對措施,大橋人流和車流難免受到影響。林世雄期待疫情盡快過去,三地人員跨境流動盡快恢復至疫前水平。

林世雄指,三地政府一直致力善用大橋,推展各項跨境交通措施,包括以循序漸進方式增加大橋跨境車輛配額數目。就粵港及港澳跨境非商用私家車而言,三地政府至今已就大橋發放總共約26400個常規配額。粵港兩地政府2019年年初起,更容許超過33000輛持有常規配額行走落馬洲(皇崗)、文錦渡、沙頭角及深圳灣口岸的粵港非商用跨境私家車,免手續使用大橋往返珠海口岸。三地政府亦在2019年10月推出大橋大灣區配額計劃,讓合資格的香港及澳門跨境私家車可通行三地。

全力推進港車北上不設配額

林世雄透露,粵港兩地政府正全力推進「大橋港車北上不設配額計劃」,待疫情受控和免檢疫通關逐步實施後,可讓合資格的香港私家車經大橋往來香港與廣東省而無須事先取得常規配額。他相信這會吸引更多人使用大橋到廣東省作短期商務、探親或旅遊。特區政府正和廣東省政府及內地相關當局敲定實施計劃的各項具體安排及技術細節,爭取盡快公布詳情。

另外,為使港珠澳大橋與香港國際機場發揮最佳協同效應,特區政府已接納機管局建議,包括在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發展自動化停車場,供來自廣東及澳門並經大橋前往機場轉飛或訪港的自駕旅客使用,以及推展「航天走廊」項目,興建連接「航天城」與香港口岸人工島的橋樑系統,將「航天城」、大橋香港口岸和香港國際機場連成一體等。

三大跨境鐵路助港融入「軌道上的大灣區」

「十四五」規劃提出加快粵港澳城際鐵路建設,「軌道上的大灣區」正加速形成。上屆特區政府於《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報告書》中,構想了5條鐵路項目,其中有3個是跨境項目:連接深圳前海與洪水橋的港深西部鐵路;連接新田及新皇崗口岸的北環線支線;以及將東鐵線向北延伸並將羅湖站遷移至深圳。毫無疑問,這些基建項目將大大推進香港融入全國高鐵和軌道網絡。

林世雄表示,過去數年多項重大跨境基建,包括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港珠澳大橋、蓮塘/香園圍口岸相繼落成啟用,大大促進了區內基建互聯互通,亦穩步推進了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的構建。為進一步完善跨境陸路交通,港深兩地政府成立「推動港深跨界軌道基礎設施建設專班」,共同推進構建「軌道上的大灣區」。兩地政府已透過專班就港深西部鐵路(洪水橋至前海)、北環線支線以及優化羅湖管制站及其相關交通接駁3個項目展開跟進工作。

他透露,專班正進行港深西部鐵路首階段研究,會推動及深化兩個區域在專業服務業、現代物流業和科技服務的高端經濟合作,加強香港北部都會區與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的銜接,提升兩區優勢,配合公路網絡,使兩區聯合成為珠江東岸交通走廊的策略性樞紐。首階段預計今年會完成研究,隨後將展開次階段研究,包括工程可行性、走線、配套設施、法律和財務安排等。政府亦積極考慮通過北環線支線途經鄰近規劃中的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將預留作企業及科技園用地的洲頭以及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接入深圳新皇崗口岸,而港深雙方繼續探討優化羅湖管制站及其交通接駁方案,以滿足兩地需要

林世雄表示,上述鐵路是強化香港和內地(特別是灣區城市)跨界交通聯繫的重點基建設施,有助在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大格局下,為香港提供更廣闊發展空間,對長遠經濟發展極具策略重要性。

责任编辑: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