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香港文匯報 記者 周紹基、曾業俊)美國向全球貿易夥伴徵收所謂「對等關稅」,引發市場巨震,世界經濟衰退陰霾籠罩。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昨就此與10個本地商會包括中小企業商會代表會面,聽取業界對事件的意見及商討應對措施。丘應樺表示,政府會致力協助企業應對當前挑戰,繼續支援它們拓展新市場及升級轉型,以應對環球貿易格局的變化。他並呼籲業界團結一致,應對美方的無理措施,共同捍衛香港的合法權益。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見記者時亦表示,政府一直密切留意和評估有關情況和發展,將從多方面為本地中小企業提供支援。
丘應樺昨與本地10個商會會面時表示,政府會致力協助企業應對當前挑戰,繼續支援它們拓展新市場及升級轉型以應對環球貿易格局的變化。(商經局Facebook圖片)
丘應樺昨天在會上指出,美國的做法霸凌無理,違反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恣意破壞作為國際貿易基石的多邊貿易體制,特區政府已嚴正要求美方撤回其所謂的關稅對等措施。特區政府會致力協助企業應對當前挑戰,並會繼續支援它們拓展新市場及升級轉型,以應對環球貿易格局的變化(商經局系列支持中小企措施見表)。
他提到,鑑於地緣政治局勢緊張,不少企業近年已調整出口市場及供應鏈布局以減低風險。然而香港作為細小及外向型經濟體,短期內無可避免會受到所謂「對等關稅」的影響。不過,香港產品出口至美國貨值佔香港貿易總值不高,自2019年東盟亦已取代美國成為香港第二大出口市場。
陳茂波見記者時亦提到,政府將從多方面為本地中小企業提供支援。具體措施包括:資金周轉,例如繼續透過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加強為從事貿易的企業提供出口信用保險支援,而金管局亦會繼續積極協調銀行,協助中小企應付資金周轉的需要;開拓市場方面,例如通過「BUD專項基金」(「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支持香港企業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新市場,尤其是東南亞和中東等「全球南方」的新興市場;通過資助計劃,支持企業加快數碼轉型,並把握電商機遇;以及及時提供不同資訊,協助企業更好地掌握市場情況,並管理風險。
善用BUD專項基金拓新市場
陳茂波還特別希望港企善用「BUD專項發展基金」開拓市場,「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基金鼓勵和幫助我們的企業開拓新市場,譬如剛才提及『全球南方』的東南亞市場、中東市場;此外,亦包括內地市場。內地市場的消費力增長,為我們進出口企業提供了廣闊的業務發展空間。」
內地經濟平穩發展提供商機
他指,內地的經濟增長,特別是內循環是運轉有力。國家基本經濟面是穩中向好的,同時政策空間比較大,政策工具亦比較多。香港的未來有「內聯外通」的發展優勢,而內地經濟能夠平穩發展,政策空間闊以及政策工具多,為香港未來的經濟發展提供很大的依靠。事實上為了協助港企部署應對貿易戰有關風險,並善用先進科技提升競爭力及開拓新市場,特區政府已從多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生產力局日前宣布延長一系列扶助本地中小企的寬減紓困措施。即由2025年4月1日至2026年3月31日,中小企顧問項目人員費用寬減五成(獲政府資助計劃的顧問項目除外);以及測試服務人員費用寬減五成。
預算案有系列扶持中小企措施
事實上,特區政府在今年財政預算案中也公布了多項扶持中小企措施,包括向「BUD專項基金」及「市場推廣及工商機構支援基金」合共注資15億元,並優化申請安排「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還息不還本」申請期至2025年11月。多家銀行已加入由金管局和香港銀行公會成立的「中小企融資專責小組」,承諾盡量作出彈性安排,減輕中小企資金周轉壓力。參與銀行在其貸款組合額度中,為中小企預留的融資部分增加至超過3,900億元。
商經局支持中小企措施
支援中小企:
- 將向「BUD專項基金」以及市場推廣和工商機構支持基金,總共注入15億元。
- 中小企業融資擔保計劃增加最高貸款額、延長擔保期和提升政府信貸保證總額。
- 去年11月重推的「還息不還本」安排為期一年。
加強電商發展:
- 擴大BUD專項基金—「電商易」的資助範圍,涵蓋東盟10個國家。
- 貿發局於今年8月在內地電商平台舉辦「香港好物節」。
- 貿發局會於今年推出「電子商務快車」。
- 工業貿易署亦會透過營商導師計劃,加強支援中小企業發展品牌和拓展電商銷售的網絡。
對外拓展:
- 與馬來西亞和沙特阿拉伯政府積極商討在吉隆坡和利雅得開設經濟貿易辦事處。
- 在與沙特阿拉伯、孟加拉、埃及和秘魯探討簽署投資協定。
- 積極爭取盡早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
- 投資推廣署及貿發局聯手為有關企業提供包括諮詢服務、企業培訓和貿易融資等三方面的一站式服務,支援企業「走出去」。
- 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可為與跨國供應鏈相關的出口服務提供信用保險。
便利貿易:
- 將研究透過修例,便利貿易文件電子化。
銀髮經濟:
- 促進銀髮經濟工作組會循五個範疇包括促進「銀色消費」和推廣「銀色品質保證」推出措施。
畢馬威料全球將分裂成零碎「貿易夥伴群組」
美國對全球貿易夥伴加徵新關稅,並覆蓋至東南亞國家,畢馬威中國稅務合夥人何家輝昨日向香港文匯報表示,美國的「對等關稅」影響全球180多個國家及地區,因此企業未必再可以透過「轉產地」方式避開關稅。目前企業普遍採取觀望態度,例如越南正開始與美國政府談判,相信若越南願意作出讓步,關稅有機會可獲調整,因此企業暫時未有大動作部署。
內地刺激消費政策效果逐步顯現
有市場意見認為企業可以將生產線再搬去一些相對低關稅地區,包括印度和墨西哥。何家輝認為搬遷生產基地往往需時1年至年半,未必可在短期內實現。而且,在新地方開業營運,通常首3至5年都屬投資階段而未能獲得正回報,企業需要慎重考慮。此外,特朗普「出招」難以掌握,因此企業對此仍抱持觀望。
對於關稅對內地和香港經濟的影響,何家輝認為,內地一直鼓勵內銷,包括推出不同的「以舊換新」政策刺激消費、以及在個人貸款方面下功夫,相信政策效果會逐步顯現。至於香港則主要受兩方面影響,首先資本市場會受衝擊,昨日(7日)港股暴瀉3,000多點已反映。此外,香港經濟前景受美國息口走勢影響深遠,因此要特別留意美國通脹數據,或有機會令美國由減息變為掉頭加息。一旦美國經濟出現衰退,美聯儲或會改變息口政策。過去幾年,香港都面對着高息環境,導致投資、股市及房地產都受到一定負面影響。然而,經過特區政府積極招商引資、改革上市集資制度,並為樓市全面「撤辣」等提振措施後,香港投資市場明顯比之前蓬勃,現時市場憂慮港股會否因為關稅導致減息周期改變,令投資氣氛再陷入陰霾。
東盟料成「夥伴群組」協作對象
問及港股昨日暴瀉會否演變為長期下行趨勢,何家輝認為這取決於越南與美國的談判會否出現好消息。他稱,之前美國向加拿大加徵關稅,但加拿大祭出反制措施,例如停止供電,最終美國讓步。因此,市場仍然觀望越南與美國的溝通會否令關稅措施出現轉機。長遠而言,估計全球貿易會分裂成多個零碎的「貿易夥伴群組」,各個群組會促進群內國家和地區的貿易,相信歐盟會再加強區內聯繫和貿易,而內地和香港則可以加快發展與東盟的貿易協作,不再依賴與美國的進出口貿易。
美國經濟現初步衰退跡象
對於關稅對美國自身的影響,何家輝表示,上周公布的3月美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自2月的50.3降至49,不僅低於50榮枯線,亦遜於市場預期的49.5,反映美國經濟已出現初步衰退。長遠而言,美國消費者不能避免生活成本上漲,因為當地入口商正嘗試將關稅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另一方面,由於美國的服務出口強勁,包括雲計算、網絡、高科技等,這些板塊有機會受到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報復或反制,因而受到限制或加徵額外稅收,這將大大影響美國經濟走向,因此目前仍難以預測美國通脹回升幾率及息口走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