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五個關鍵詞看兩會深圳元素
作者: 深圳特區報記者 崔霞 林捷興 李舒瑜 寧若鴻 周元春   來源:深圳特區報    2021-03-11 12:11
2021年全國兩會是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之際,“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起步之年召開的,特殊年份召開的全國兩會必將凝聚共識、激發力量,團結億萬人民向著新的奮鬥目標進發。

【識港網訊】2021年全國兩會是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之際,“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起步之年召開的,特殊年份召開的全國兩會必將凝聚共識、激發力量,團結億萬人民向著新的奮鬥目標進發。

全國兩會期間,部分在深全國人大代表、住深全國政協委員合影。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承擔著特殊使命、面臨“雙區”建設等重大機遇的深圳經濟特區受到了特別的關注,代表委員們為一個個“春天的故事”點贊,為深圳經濟特區在新征程中乘風破浪、再開新局建言獻策、鼓勁加油,在深全國人大代表、住深全國政協委員頻頻發出“深圳好聲音”、講好“深圳好故事”,為國家發展和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建言。

本報記者從“使命”“關注”“點贊”“聲音”“履職”五個方面總結了2021年全國兩會上的深圳元素,敬請垂注。

使命

“在已經鋪陳開來的‘十四五’藍圖上,作為多重國家戰略交匯之地的深圳,有一種坐不住的使命感、等不起的緊迫感。”

深圳特區報記者 崔霞

3月,中國的“兩會時間”,世界的“中國時間”。作為中國開啟新征程、邁入“十四五”的第一年,本屆兩會不僅為未來一年,更為五年乃至十五年定下發展大計。

在政府工作報告對今年和未來5年的工作部署中,從推動高質量發展到以改革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從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到優化穩定產業鏈供應鏈,每一項國家部署中,深圳都大有可為。

在本次大會審查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中,明確提出“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在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佈局和國土空間支撐體系上,提出以粵港澳大灣區等為重點,“提升創新策源能力和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加快打造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第一梯隊” ;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任務中,提出“支持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時,提出“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深化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推進深圳前海、珠海橫琴、廣州南沙、深港河套等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設”;在統籌基礎設施建設任務中,提出5G網絡規模化部署、粵港澳大灣區軌道交通網、長深高速公路擁堵段擴容改造、珠三角水資源配置等重點工程。在已經鋪陳開來的“十四五”藍圖上,作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先行示範區、實施綜合改革試點的多重國家戰略交匯之地的深圳,有一種坐不住的使命感、等不起的緊迫感。

兩會期間,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會上在著力推動建設高標準的市場體系方面“點名”深圳,明確今年將製定和出台海南、深圳等放寬市場准入的特別措施。

綜合改革試點的實施,賦予了深圳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更多自主權,意味著深圳將承擔更多破冰探路的重大使命。國家層面的製度性安排,將助力深圳綜合改革試點蹄疾步穩,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

關注

“全國兩會期間,人民日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等央媒不斷聚焦深圳,圍繞高質量發展、落戶政策等多維度報導深圳。”

■ 深圳特區報記者 林捷興

“今天,在改革熱土,深圳奮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僅粵海街道就分佈著上百家上市公司”“在2020年面對疫情和國際形勢的雙重衝擊下,深圳的經濟體現了強大的活力和韌性” “’來了就是深圳人’體現了深圳改革、開放、包容的新時代城市精神”……今年兩會期間,人民日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等央媒不斷聚焦深圳,圍繞高質量發展、落戶政策等多維度報導深圳。

3月6日,央視新聞《新聞直播間》兩會特別節目連線深圳,聚焦“我們的’十四五’:科技創新打造高質量發展高地”,圍繞深圳經濟建設的質量、結構以及科技含量等方面,以點帶面闡述了深圳高質量發展的整體情況。

節目中,央視記者走進深圳灣科技生態園,實地體驗深圳的科技創新。節目提到,2020年深圳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2.77萬億元,從一季度的-6.6%到全年增長3.1%,實現了驚人的大逆轉。 “大逆轉”背後是深圳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工業結構持續優化,尤其是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的發展,成為深圳高質量增長的主導力量。

3月8日,人民日報發表署名為“任仲平”的重磅評論《風雨無阻的奮進征程》。在這篇寫在“十三五”圓滿收官、“十四五”全面開啟之際的評論中,深圳成為精彩範例。文中第七部分“成就的背後是精神,奇蹟的背後有力量”專門提到:“十三五”的輝煌成就,彰顯了鬥志昂揚的精神面貌。今天,在改革熱土,深圳奮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僅粵海街道就分佈著上百家上市公司。

3月8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兩會銳地帶》節目以“’來了就是深圳人’,你說真的嗎?”為題,邀請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全國政協委員、深圳市副市長吳以環和高職畢業後落戶的“95後”“新深圳人”賴晨,分享了對深圳落戶政策、戶籍制度改革的看法。

節目中,吳以環表示,“來了就是深圳人”這句話作為深圳人的自豪和驕傲,也是深圳的十大觀念之一。正是“來了就是深圳人”這樣的胸懷,很多人就來了深圳,成為了深圳的建設者和創業者,共同創造了這個城市的奇蹟。

點贊

“許多代表委員、專家學者像敖虎山委員一樣,為深圳做法當起了‘推銷員’,呼籲在全國范圍內推廣”

■ 深圳特區報記者 李舒瑜

“三年來,深圳已經配置了5000多台除顫器。”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開幕式前的委員通道上,全國政協委員、阜外醫院麻醉科主任醫師敖虎山“點贊”了深圳率先在公眾場所普及AED的成績,呼籲國家立法,促進自動體外除顫器的配置。

本屆全國兩會上,深圳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代表委員、專家學者的“點名”“點贊”。

他們當中,許多人像敖虎山委員一樣為深圳做法當起了“推銷員”,呼籲在全國范圍進行推廣。這其中,以今年3月1日實施的我國首部個人破產條例《深圳經濟特區個人破產條例》最受關注。

全國兩會《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解讀會上,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劉貴祥表示,對《深圳經濟特區個人破產條例》的實施,最高法院持積極支持態度。全國人大代表、廣東律師協會會長肖勝方呼籲,在深圳立法探索的基礎上,要在國家層面盡快啟動破產法的立法工作,構建更加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良好的國際國內營商環境。

十八大以來,深圳累計投入財政幫扶資金超過310億元,幫助9省(區、市)近160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縣長黃炳峰說,深圳對口幫扶廣西百色、河池的17個貧困縣,並由福田區與環江縣結對子,給了當地巨大支持。如今全縣毛南族貧困群眾特色產業覆蓋率達到100%,實現了“家家有產業,人人有事做”。

也有許多代表委員和專家學者呼籲,賦予深圳更大改革自主權,在更大範圍、更多領域先行先試。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劉新華提議,進一步加大司法制度供給,在深圳設立專門金融法院,營造更好金融法治環境。知名經濟學家、國家發改委原副秘書長范恆山寄望深圳,繼續為國家扛旗、為時代示範、為改革和發展探路、為人民群眾謀福。

聲音

“‘現在深圳的土特產是企業家!’7日,住深全國政協委員陳志列登上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第二場“委員通道”,講述改革開放的深圳故事。”

■ 深圳特區報記者 寧若鴻

全國兩會期間,在深全國人大代表及住深全國政協委員頻頻發出“深圳好聲音”,為國家發展和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建言,為民生熱點發聲,受到廣泛關注。

本屆兩會,黃蘭發、戴北方、王明凡、周春玲、許明金5名委員向國家發改委、國家稅務總局、科技部、商務部等部委提交了5份提案,為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創新體制機制、加速發展積極建言。在深全國人大代表李清泉圍繞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協同創新發展準備了《關於促進內地香港高等教育雙向互補合作的建議》和《關於盡快落實和擴大在深高等學校辦學自主權的建議》兩份建議案。

“現在深圳的土特產是企業家!”7日,住深全國政協委員、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陳志列登上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第二場“委員通道”,講述改革開放的深圳故事。

全國人大代表、光啟研究院院長劉若鵬呼籲,支持深圳建設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體,挑戰科技前沿課題。全國政協委員、深圳市副市長吳以環呼籲推動規劃修編為前海發展“擴容”。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楊緒鬆建議,在深開展“慈善+金融+產業”創新試點工作。

在深全國人大代表、住深全國政協委員也圍繞民生和社會關注的熱點提出很多切實建議。針對網絡遊戲和直播平台迅速發展衍生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海雅集團董事局主席塗輝龍呼籲加快推進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為未成年人上網衝浪系上“安全帶”。針對社會關注的慈善話題,全國政協委員、香江控股董事長翟美卿建議,要盡快建立慈善監管體系,提高慈善組織公信力。全國政協委員、深圳弘法寺方丈印順呼籲,大灣區發展應提升多元參與的“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新格局,希望把深圳的探索和城市治理中的新的視角放大到全國,讓全國的兒童能夠從“一米高度”看待未來的世界。

履職

“我把更多委員聲音、履職的風采放大、傳播了,讓大家看到新時代的政協委員努力履職、為民建言的風采。”

■ 深圳特區報記者 周元春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在深全國人大代表、住深全國政協委員們,多渠道多方式發出深圳“好聲音”“最強音”。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兩會前夕,代表委員頻頻展開調研活動。依據人大代表聯絡站等平台,代表們多次以個人或者“組團”的形式下基層,聽取意見建議,將深圳各界的呼聲結合自己的思考形成意見建議帶到會上。 “以清單批量授權方式,擴大深圳高校辦學自主權”“建立‘賠先罰後’機制,更好保護投資者利益”……這些新思路多次佔據中央和地方媒體重要位置。

去年,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新階聯會長黃西勤在履職之餘當起了“編外記者”“主播”,通過自己的採訪、拍攝,發布、放大會場裡的委員聲音。今年參會前,黃西勤告訴記者,她會在履好職的同時,繼續向大家傳播會場聲音。

黃西勤兌現了自己的承諾。今年,從住粵全國政協委員在廣州集中出發開始,她就拿起手機,在履職之餘進行採訪、拍攝。說到一共採訪了多少人、拍攝了多少個視頻、多少張照片,黃西勤表示數不清,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把更多委員聲音、履職的風采放大、傳播了,讓大家看到新時代的政協委員努力履職、為民建言的風采。”

“我們把健康問題融入到城市發展、城市治理的所有的政策裡面,力爭做出健康中國的’深圳樣板’。”“深圳可以利用綜合改革授權的契機,利用特區的立法權在創業投資領域立法,通過法律的手段給創投募資稅收和退出等等創新用法律予以保障。”

全國兩會期間,住深全國政協委員吳以環、陳倩雯、林娜、王明凡、印順等陸續走進本報視頻採訪間。醫療、創投、知識產權保護、兒童友好城市建設……他們共同向國家各部委建議給深圳在更多領域授權,為深圳“雙區”建設獻計出力。

原文鏈接:http://sztqb.sznews.com/PC/layout/202103/11/node_A03.html#content_999348

责任编辑:l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