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惠風拂煦,南海潮急。
在全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的關鍵時刻,粵東重鎮揭陽市的重大產業平台——大南海石化工業區建設迎來了高潮。
汽車駛入揭陽大南海石化工業區,就置身於一個巨大的工場。中午時分,穿著中石油及各承建單位制服的工人三五成群騎著單車從臨時休息營地回到工地,一車車載著鋼筋、砂石的泥土車穿梭而過。施工現場,一排排化學品儲罐和裝置基礎拔地而起,排列整齊。在這個現代化的世界級石化能源基地,12000余人、2500余台機械正在同時施工,熱火朝天,一派繁忙景象。
這是揭陽在濱海新區規劃的“一城兩園”中的“一園”。由惠來老城+粵東新城、大南海石化工業區和惠來臨港產業園組成的“一城兩園”,開发建設快馬加鞭,目前已駛上了快車道。不久後,這里將崛起粵東城市群中一座新的城市中心,它將是臨海特色產業的戰略高地。
向海而生,逐光而行。揭陽這座千年古城,正沿著南海的海岸線,鋪展著新時代耀眼的藍圖遠景。
世界級石化產業園區呼之欲出
中國石油廣東石化公司副總經理李錫均在大南海石化工業區規劃展示中心接受記者采訪,他拿著中石油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工程計劃說:“這周項目計劃完成的工程量包括903根CFG樁、5.49萬立方米混凝土、17.57千米地管、2167噸儲罐組焊、1003噸鋼結構安裝等。”
“大幹快上!”李錫均這樣形容項目的施工建設現狀。
2018年,項目全面加快建設,朝著構建“中石油集團長江以南總部基地”“國家級先進重油煉化產業基地”“世界級臨港化工煉化基地”的目標推進。其中的龍頭項目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是中石油迄今為止一次性投資建設規模最大的煉化一體化項目。“項目批覆投資654億元,建設規模為2000萬噸/年煉油+260萬噸/年芳烴+120萬噸/年乙烯,共包括41套主體裝置和203個主項單元,並配套建設30萬噸原油碼頭及最大泊位10萬噸的產品碼頭,占地953公頃。”李錫均說。
這一預計2022年6月投產的項目,多套大型裝置規模處於國內先進水平。其中,260萬噸/年芳烴單線、80萬噸/年苯乙烯、50萬噸/年聚丙烯、60萬噸/年ABS裝置規模均為國內最大。
李錫均介紹,綠色和智能化是這一項目的特點。項目執行國內最高環保標準,環保投資估算72.5億元,占項目總投資11%以上,確保實現節能減排、清潔化和環境友好的目標。項目還致力於打造智能工廠,達到本質安全、綠色環保、合規管理。
在大南海石化工業區黨工委副書記保崟琨看來,大南海石化工業區是一個前景廣闊的重要石化產業平台,石油煉化是一方面,而上遊項目所輻射帶動的中下遊產業,將在更大程度上改變和優化工業區及周邊區域的產業結構。“石油煉化產業及其中下遊產品關乎整個民生的衣食住行用,精細化工、新材料、生物醫藥、日用化學品等不同類型細分產業之間的鏈接與融合越多、越深、越廣泛,其對下遊關聯子產業或新興產業的帶動,以及對區域經濟的撬動作用越明顯。可以說,石油化工產業鏈越往下延伸,越將帶來下遊產業經濟幾何級數的增長。我們完全可以預期,當這一現代產業集群與揭陽及周邊地區傳統優勢產業相鏈接、相融合後,將對地方乃至更大範圍經濟社會的加快发展,起到明顯的催化聚合和引領提振作用。”
“園區深入貫徹省委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发展格局部署要求,在服務支持入區重大項目加快建設的同時,也在積極對標國家乃至世界先進化工園區建設水平,堅持高標準規劃、高起點建設,推動園區主導產業高質量发展。與此同時,工業區以更加主動、開放、有為的心態,積極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優質化工產業集群,在區域聯動上做文章,在產業共建上下功夫,在項目引進上出實招,力促雙區優質精細化工類、新材料類、高端制造類項目向園區轉移集聚,並反向配套和精準響應‘雙區’對於精細化工、新材料、電子化學品、日用化學品的市場需要。工業區近期全力推進和服務總計劃投資超700個億的‘三基地、四大類、十二個’優質化工及新材料項目落地建設,這標志著工業區優化營商環境和產業引進工作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我們期待能吸引更多有實力、有資金、有技術的優質項目到這里投資,進一步實現原料多元化、產品高端化、市場開放化、鏈接精細化。”他表示。
“聞雞起舞、日夜兼程、風雨無阻,全力打造世界級石化產業園區”。工地上醒目的大紅條幅,提示著這個工程的緊迫感和重大意義。事實上,這一世界級項目,讓參與其中的所有人都為之激動。“我們將大力弘揚以苦幹實幹、‘三老四嚴’為核心的石油精神,力爭早日建成世界級煉化基地。”在接受采訪中李錫均充滿自信地說。
“一城兩園”勾畫濱海新城新圖景
在粵東新城管委會,主任陳鄭生向記者展示了揭陽濱海新城的发展藍圖:規劃總面積369平方公里的濱海新區,地處粵港澳大灣區與海西經濟區的交匯處,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是揭陽拓展城市空間、建設濱海新城的主抓手,將為揭陽高質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撐。
2017年12月,廣東省頒布《揭陽濱海新區发展總體規劃(2017-2030年)》,把揭陽濱海新區作為區域性重大发展平台進行謀劃推動,規劃將粵東新城打造成為粵東城市群新城市中心;2019年3月,省政府配套出台《關於支持揭陽濱海新區粵東新城加快開发建設的若幹意見》,將揭陽濱海新區粵東新城的建設目標定位為“廣東區域新发展極、濱海產城融合綠色发展實踐區”,從管理權限、管理機制、財政補助、金融創新、土地保障、基礎設施、新城規劃、營商環境、人才教育、政策享受等方面對粵東新城予以全方位支持,這個扶持政策還將擴展到整個揭陽濱海新區。
濱海新區的发展聚焦於“一城兩園”,加快構建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文化旅遊業和現代農業協調发展的產業體系,打造粵東城市群新城市中心、臨海特色產業戰略高地。其中,作為“一城兩園”核心區的粵東新城正在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不斷優化城市、產業、交通布局,著力建設宜居宜業宜遊濱海新城。
總部商務、先行啟動區、高鐵綜合開发、科教新城、神泉灣文旅等八大重點開发單元正在有序推進建設。此外,在粵東新城設站的時速350公里的汕汕高鐵2018年底開工、2023年9月通車,將實現1.5小時內通達深圳、廣州等粵港澳大灣區主要城市和廈門、漳州、泉州等海西經濟區重要城市;同樣在粵東新城並站建設,時速160公里的揭惠鐵路(客貨兩用)已於2020年11月開工建設,將於2025年建成通車。
揭陽第一所本科大學——廣工揭陽理工學院也坐落於此,並於2020年3月開工建設。在學院的工地上,記者看到:十幾棟樓體同時施工,現場塔吊林立,機器轟鳴,工程車輛來回穿梭、施工人員加緊作業, 一派熱火朝天、大幹快幹的場景。隨著學院建設百日攻堅戰進入沖刺期,校園工地每天都有新的變化、新的進展。據在場施工人員介紹,目前校園26座單體建築中20座已經封頂,年底將實現全部封頂,明年7月即可建成交付使用。首期工程完工後,廣工揭陽理工學院計劃招收5000名學生,待學院四期工程全部建成後將會有2萬名大學生在此求學。學院初期規劃設置了先進制造、人工智能與計算機、化學與生物工程、材料與能源工程、土木與海洋工程、應用數學、工商管理、藝術設計等8個教學主體學院,以及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工業研究院。
節材、節地、節能、去裝飾化的綠色理念貫穿廣工揭陽理工學院建設的全過程,校園保留了自然山體水體,依山而建,傍水而修,實現“山海林田湖”和校園功能共生相融,能望海觀湖的環形圖書館、“坐山擁水向海”的山水校園,令人向往。
采訪中,陳鄭生告訴記者,在惠來縣城,有一條歷史文化軸線:從始建於1342年的赤山古院,到建於1628年前的鰲頭塔,往海邊延伸,是古村文昌村,也是如今廣工揭陽理工學院的所在地。這或許是一種巧合,也是一種隱喻——從歷史出发,這支文脈正在沿著這條軸線,向未來綿延,粵東地區越來越多的人才將從這里走出,去塑造這座城市的未來。
原文鏈接:http://sztqb.sznews.com/PC/layout/202012/22/node_A03.html#content_966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