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11月15日,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在深圳降下帷幕,共有45.1萬人次觀眾現場參觀了大會,現場專業觀眾人氣指數達到171,即平均每個展位每天接待171位專業觀眾。
![](http://www.meeting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11/1-56.png)
本屆高交會以“科技改變生活,創新驅動发展”為主題,組織展覽展示、會議論壇、技術交流、合作洽談等豐富活動。作為今年疫情防控常態化下舉辦的國家級科技盛會,本屆高交會的成功舉辦對提升經濟覆蘇動力,推動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具有重要作用。
展示項目9018項
據統計,高交會展覽總面積達14.2萬平方米,共有3349家展商參展,展示的高新技術項目達9018項,涵蓋了人工智能、智能家居、智能制造、物聯網、智能駕駛、車聯網、5G商用、8K超高清、區塊鏈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大數據、雲計算、應急安全等領域。線下24個、線上29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共109個團組參展。北京、上海、廣東等30個省區市(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團組,27所知名高校團組精心組織眾多科研成果進行展示。
展會期間共舉辦各種高層次論壇、專業技術論壇、行業沙龍、技術會議等活動176場。共有45.1萬人次觀眾現場參觀了大會,現場專業觀眾人氣指數達到171,近200家海內外媒體的超過1000名記者參與報道。
新產品新技術吸睛
本屆高交會體現國家戰略,眾多“十三五”科技成果亮相本屆高交會,包括商用磁浮3.0版列車、高比能動力鋰離子電池、智能網聯整車控制器、智能多合一高壓集成控制器、雙電機耦合無動力中斷自動變速驅動系統等。
高交會圍繞“十四五”重點產業布局,著重展示戰略性新興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數字化发展等方面的進展,設立信息技術與產品展、智慧城市展、航空航天科技展等專業展,舉辦2020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與发展論壇、2020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发展論壇等一系列“十四五”重點產業相關論壇活動,體現了高交會在落實國家和區域戰略方面的積極作用。
平安科技、華為、大疆、特斯拉、中興、同方股份、台達電子、大族激光、研祥等眾多龍頭企業的參展,讓本屆高交會星光熠熠。共有1790項新產品和767項新技術首次亮相,並在會期舉辦了61場新產品新技術发布活動。存算一體芯片、腦機芯片、大容量柔性電池、自主駕駛導航技術、5G+VR+4K智慧應用、四足機器人等一大批高精尖產品和技術,凸顯了高交會的技術風向標作用。
多個國家首次參展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在國際商務旅行受到諸多限制的背景下,外國展商參展熱情不減。共有24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線下參展,有29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線上參展,盧森堡、黑山、斯洛文尼亞、烏拉圭等國首次參展。
本屆高交會還設立IT抗疫科技專區,集中展示科技在疫情防控中的豐富應用場景,包括公共安全產品和解決方案、防疫取證系統、口岸旅檢、機場防控體系、重大疫情智慧防控平台、送餐機器人、針對公共衛生應急處理需求的巡檢機器人、無人機等智慧防疫相關產品。
本屆高交會按照最高標準、最嚴要求、細之又細的原則,利用多種高科技手段為與會人員提供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保障服務。此外,海內外各級政府及團組也積極利用高交會平台舉辦招商推介活動,有效提振市場信心。
配對洽談搭鵲橋
融合多方創新資源,打造高新技術產業創新生態圈。本屆高交會有760家投資機構,近400家海內外科研機構、高校和創新中心參展。大會設置了初創企業科技展、創客展、高技術服務展等展區,會期共進行了356次項目配對洽談活動,深創投、高新投、深圳天使母基金等,與科技初創型企業、海內外創客進行了對接。
本屆高交會還設置了線上展館,約3000家展商同步參加在線展示,另有173家海外企業遠程參展。來自挪威、伊朗、瑞典、匈牙利、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的高新技術項目參加了國際商務洽談會、項目遠程推介會等線上活動。大會期間,線上展會累計訪問量超過200萬人次。
原文鏈接:http://szsb.sznews.com/PC/layout/202011/16/node_A02.html#content_948326
![](../../../../images/user.png)
![](../../../../images/m01.png)
![](../../../../images/m02.png)
![](../../../../images/m03.png)
![](../../../../images/m04.png)
![](../../../../images/m05.png)
![](../../../../images/m06.png)
![](../../../../images/m07.png)
![](../../../../images/listbar_shd_b.png)
![](../../../../images/listbar_shd_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