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波疫情來勢洶洶,香港面臨全城失守。自7月5日起,本地確診人數井噴式增加,當中的源頭不明個案同步激增。來看最新數據: 7月23日新增確診個案118宗,其中111宗本地個案,源頭不明逾40宗,兩周累計逾360宗!源頭不明個案太多,會給防疫帶來更大的難度和不確定性。試想一下,香港各地其實已經遍佈了零星火苗,但我們看不到,找不出,沒法迅速撲滅阻斷,只能任由零星火苗爆發成山林大火……是不是充滿了無力感?
源頭不明個案的存在代表區域內有隱性傳染鏈,而現行的公共衛生措施無法將傳染鏈切斷,只能通過間接的途徑比如做大量病毒測試,找出感染人群接受隔離治療,如同大海撈針,效率低且效果差。那麼,在這波爆發中源頭不明數據高企的原因是什麼?
大數據應用率低,技術上追蹤不到位
新冠肺炎去年底首先在湖北武漢爆發,迅速向全國蔓延,疫情無情來勢洶洶,直到今年4月才趨見緩和。在這過程中,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成為「科技戰疫」的代表,在追蹤源頭、查找密切接觸者、申報認證、預警管理等方面被廣泛應用,能夠對確定人群、高危人群、潛在風險人群進行精准排查和跟蹤,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反觀香港在大數據運用這方面的短板比較突出,連研究「健康碼」系統也慢人一步、困難重重,科技防疫能力遠遠落後,追蹤溯源的能力亦不盡人意。
政府防疫力度不夠,措施不嚴
自第三波疫情爆發以來,香港政府出臺一系列抗疫措施,包括收緊限聚令人數、關閉娛樂場所、禁止高峰期餐廳堂食、學校提前放暑假、市民乘坐交通工具時戴口罩、公務員帶頭居家工作等。23日,香港政府再次收緊防疫措施,強制要求市民於室內公眾地方也要佩戴口罩,但卻沒見禁止全天餐廳用餐、關閉商店商場,也沒有頒佈「禁足令」等嚴厲的措施。總體來看,措施不少,但力度不強。
政府在疫情防控上存在諸多漏洞與不足。這一次疫情擴散的「零號病人」一直不明,有專家推測是受豁免保護來港的人員,這類人員包括機組人員、船員等,即使可能來自高風險國家,進出香港依然可以豁免核酸檢測和14日隔離,存在很大隱患。談到隔離,所謂的居家隔離也是漏洞百出,一是沒有系統嚴格的監督措施,媒體上曾多次報導有隔離人士偷偷外出。二是高風險者雖被隔離,但與其同住者仍可自由出入,如此隔離,形同虛設!
此外,政府檢測能力低下,核酸檢測的數量嚴重不足,檢測費用高,檢測過程時間長。疫情肆虐下,政府委託內地機構華大基因旗下的華升診斷中心和中國檢驗集團的中國檢驗有限公司為高風險群組進行病毒測試,竟遭攬炒派反對和質疑,不但指責政府沒有公開招標便委託兩間內地檢測公司,還炒作此番會洩漏港人隱私,聚眾抗議華大基因在港設檢測實驗室云云,風頭火勢之下罔顧市民生命安全,為政府抗疫工作雪上加霜。政府開展工作不僅困難重重,而且從實際情況來看,檢測能力的提升,仍追不上病毒的散播速度。
市民防疫意識鬆懈,執行欠佳
也許是由於香港前期疫情緩和,加上國內疫情也進入尾聲,有的市民在意識上開始鬆懈;也許是受到一些西方思想的影響,覺得戴不戴口罩、隔不隔離是自己的自由,有的市民在行為上開始鬆懈。口罩開始摘下來,聚會、聚餐開始走起來,KTV、夜總會開始唱起來……緊接著,第三波疫情開始爆起來。
香港衛生界官員一再提醒市民疫情尚未結束,不要放鬆警惕,呼籲市民儘量減少外出和非必要社交活動。另一邊廂,就有攬炒派無視「限聚令」舉行「7·1」遊行示威和立法會“初選”,煽動人群上街遊行上街投票,疫情失控爆發。人群大規模聚集更加劇了追蹤溯源和查找密切接觸者的難度,導致源頭不明個案持續劇增。
來到最後,希望香港能借助背靠祖國的優勢,借鑒內地成功抗疫經驗,儘快打贏防疫攻堅戰。
本網評論員 哲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