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識港話事】香港「去殖」要保留什麼?
作者:一予   來源:識港網    2020-07-22 10:08
香港回歸祖國23年需要「二次回歸」,而人心回歸是一張複雜的考卷。「去殖」不僅僅是這個考卷中一個對與錯的是非題,也不是一道選擇題。他是一道複雜的論述題,有歷史背景,有現實因素,最重要的還有身處其中的港人價值觀及傳統。

港媒報導,澳門市政署市咨委、江門同鄉會副會長陳溥森於市政諮詢委員會會議上表示,隨著香港國安法頒佈實施,澳門市民亦需增強國家認同感,他建議把澳門具殖民色彩的街道名稱「去殖民化」。「去殖」一詞再次走入香港市民的視野。

尤記得2015年,「去殖」在香港的討論達到高潮。那一年,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陳佐洱指香港沒有依法實行「去殖民化」,與此同時「去中國化」死灰復燃,造成巨大內耗,令香港經濟發展被澳門和新加坡拋離,此言論一出引起社會爭議。也在這一年,香港郵政局計畫以蜂鳥標誌取代港英時期郵筒上的英國王室徽號。相關做法遭到市民反對,在本土意識高漲的香港,「去殖」問題一度變得非常敏感。

5年後的今天,「去殖」的聲音仍然不絕於耳。「去殖」到底去什麼,一直未有清晰的答案。香港已經回歸23年,政府建築物上的港英標誌早在1997年7月1日就拆除了,立法會裏有英王標誌的主席座椅也搬走了,公職人員的帽徽也換走了英女王的皇冠標誌。中環碼頭建成後,皇后碼頭也於2007年清拆,重建計畫遙遙無期。部分港人認為,「去殖」就是更改街道名,改變步操等方面進行去殖民化。還有說法指要「依法」去殖,但《基本法》裏似乎找不到去殖的規定。香港評論家梁文道則認為「去殖」是指去除「不公正的體制」。「去殖」要保留什麼?筆者認為,應該是香港的獨特性。英國殖民者引進的制度設計和文化,與香港本土社會發展深刻交織,早已無分你我,「去殖民化」不可能將港英時代的一切文化制度設計統統拋掉,不少有益的特質,已經內化到香港文化當中。正因為如此,年輕港人在歷次街頭運動中還舉起港英旗幟,懷念殖民時期,虛擬一個自己根本未曾經歷過的「美好過去」。「去殖」是一個極為複雜的過程。

香港回歸祖國23年需要「二次回歸」,而人心回歸是一張複雜的考卷。「去殖」不僅僅是這個考卷中一個對與錯的是非題,也不是一道選擇題。他是一道複雜的論述題,有歷史背景,有現實因素,最重要的還有身處其中的港人價值觀及傳統。我們需要尊重一段歷史,尊重香港的獨特性。我們需要「維多利亞灣」 「麥裏浩徑」,而不是更多的「解放路」「人民橋」,那樣香港也就不再是香港了。

 

本網評論員:一予

责任编辑:wu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