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正是讀書天?每年暑假,逾百萬人頂着熱浪湧入會展逛書展,這熱火朝天的景象有沒有讓你有一點點心動?2019年的香港書展即將於7月17日至23日舉行,近年來,香港書展將目光投向不同的類型文學,繼旅遊文學、武俠文學、愛情文學之後,今年的書展以「從香港閱讀世界-疑真疑幻.幻夢成真」為點題,將科幻及推理文學作為年度主題。
說來有趣,科幻文學和推理文學是極受大眾歡迎的兩大文學類型,二者中隨便一個單獨挑出來都能獨當一面,可供大說特說。今年書展卻將二者並置一起呈現,讓人好奇是否想探尋其中可供cross-over的元素?
不管如何,對普通讀者來說,跟着這屆書展特別策劃的講座走,倒是能大概梳理出內地、香港、台灣科幻文學和推理文學發展的現狀,觸碰到不少有趣話題。例如華語科幻,2019年因着劉慈欣《流浪地球》的大熱,這一話題吸引了不少眼球,書展就趁熱打鐵,請來被稱為中國當代科幻「四大天王」之一的韓松,先與台灣作家伊格言、香港作家譚劍一起探討「華語科幻的不同面向」;後與王晉康、李偉才、望日一起講講「華文科幻創作談」。而針對本地科幻及推理文學,則有由香港科幻會代表杜漸、李偉才、白錦輝及麥家凱一起回望「香港科幻的早期發展」,以及由本地作家陳浩基、譚劍、望日、黑貓C及冒業,在「類型小說作者圓桌會議-我們如何成為推理/科幻作家?」中剖白創作歷程。譚劍與陳浩基對談的「科幻中的推理,推理中的科幻」則將解開讀者心中的好奇-科幻與推理間的火花在何處?可說是貼題滿分了。
為了配合年度主題,今年的文藝廊也特別策劃了名為「文遊四度空間」的專題展覽,介紹香港多位科幻及推理文學作家,包括杜漸、倪匡、黃易(已故)、李偉才、梁科慶、譚劍、徐焯賢、陳浩基及厲河。展品包括作家們的珍貴藏品,例如絕版作品、親筆手稿、珍貴照片、作品構思草圖等。聽講座之餘逛逛文藝廊,對這些本地作家的創作會有更直觀、新鮮的感受。
至於這屆書展中有哪些科幻/推理大神出沒?快跟着小編走一圈,一個都別放過!
倪匡
要說本地科幻文學的旗手,怎麼能繞得過倪匡?今年書展再次請得倪匡出山,與讀者分享創作秘辛。「科幻小說追本溯源也是小說,只有好看與不好看之分。好看的小說必須有曲折的情節,是意料之外的,卻又能於情理之中進展;故事中生動的人物角色,其行為亦要根據他們的性格而發展。」倪匡如此說。他的「衛斯理系列」創作時間橫跨四十年,一百四十五篇故事篇篇的設定都令人驚奇,更不乏超前的概念,現在看來亦不落窠臼。其中所覆蓋的元素,囊括武俠、探險、懸疑、歷史、時空穿越、星際迷航、民間傳說等等,展現出作者極為豐富的想像力和對故事節奏的純熟把握。如此五花八門的故事設定與作者閱讀口味之龐雜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倪匡從小喜愛閱讀,但對閱讀從不加設框框,無論是中國古典名著,還是外國流行的翻譯小說,甚至是許多冷門小說,都看得津津有味。這些看來蕪雜的涉獵為他的創作提供了無數養分。「科幻小說的創作題目是無限的!」這次書展,倪匡就將為讀者帶來「無限時空中追尋無限未來」講座,與大家一起同遊衛斯理的世界。
韓松
韓松被稱為當代中國科幻「四大天王」之一,作品曾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世界華人科幻文藝獎等,代表作有《宇宙墓碑》、《紅色海洋》等,其首部港台版作品《乘客與創造者》剛於今年6月由香港中和出版社出版。
韓松曾說:「中國的現實比科幻更科幻。」1982年,還在讀高中的韓松因為參加了聯合國舉辦的「外空探索」作文比賽,而走上了自己的「星空之旅」。大學期間,他逐漸摸索出自己的風格,而在新華社任職的經歷又為他的小說增加了一縷對世態人生的沉重思考。
有人說,韓松有點像加繆,筆觸荒誕,調子很冷,但後面卻有對生活的熱愛。與劉慈欣的「硬科幻」不同,韓松的超現實想像最終的落腳點仍是人類的生存現狀。他的奇詭想像不是要遠渡宇宙深處,反而是要轉過頭來更深地進入現實。對環境的刻畫,對人心的描摹,對現實的諷刺,成為其科幻作品擊中人心的獨到之處。
韓松的創作歷程,可說是見證了三十多年來中國科幻的起伏發展,這次書展,他將與台灣和香港的作家們一起,交流華文科幻發展的路途。
Emma Newman
英國作家Emma Newman可說是神童。她四歲就開始寫作,九歲時偶然在圖書館看到Nicholas Fisk的《Trillions》,從而跨入科幻創作的大門,之後的代表作包括「Split Worlds」系列及「Panetfall」系列。Emma Newman筆下的科幻世界有着鮮明的女性意識,對父權的批判、對女性不公命運的控訴處處可見。2015年,她憑藉《A Woman’s Place》 榮獲英國奇幻小說協會頒發的2015最佳短篇小說獎。她的《Split Worlds》系列的第一部作品《Between Two Thorns》則獲得了2014英倫奇幻獎最佳奇幻小說 (British Fantasy Awards Best Fantasy Novel) 和最佳新人獎 (Best Newcomer) 提名。有趣的是,除了寫作科幻小說,Emma Newman還是一位頗有經驗的有聲書敘述者。今年的書展,她將分享作為一位有聲書的敘述者,其工作背後的有趣故事。
陳浩基
香港讀者對於陳浩基自不陌生,這位學計算機科學出身的「理科男」,憑藉數本以香港為背景的推理小說衝出香港,成為「獎項收割機」。2011年的《遺忘.刑警》為他奪得第二屆「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首獎;2014年的《13.67》不僅獲得2015年台北國際書展大獎,更賣出多國版權並由王家衛買下電影改編權,日文版更登上日本《周刊文春》雜誌「年度十大海外推理小說」第一位,為該榜 41 年來首位入選的亞洲作家,同時並獲得「年度十大本格推理小說」第一位。多年來,陳浩基一直磨礪自己書寫流行小說的功力,寫長篇,也寫以中學生為目標讀者的短篇POP小說,作品所涉獵的題材五花八門,有傳統的警探故事,也有奇情毒辣的鬼故事!
陳浩基對自己的定位,是大眾文學作家,認為大眾文學與純文學沒有高下之分,寫出令人「看得過癮」的流行小說一點不容易,而「好故事」才是寫作的王道。這次書展,他不僅分享自己的創作故事,更將與一眾香港推理/科幻作家一起,談談在這個城市中嘗試這類型小說創作的故事。
湊佳苗
知道日本著名小說家湊佳苗要來香港,小編耳邊似乎已經能聽到一眾書迷的尖叫聲。被稱為「黑暗系小說女王」的她2008年憑藉作品《告白》奪得《周刊文春》年度十大推理小說第一名,之後更贏得了2009年「本屋大賞」。說實話,當年的《告白》可是看得小編心驚膽戰。書中人物荒唐的惡意令人絕望,對道德尺度反覆的詰問更是直擊人心。《告白》之後,湊佳苗佳作不斷,《理想國》榮獲第二十九屆「山本周五郎賞」,《贖罪》則於2018年入圍世界推理文壇最高榮譽「愛倫坡獎」。
這個月台灣皇冠文化將推出湊佳苗新書《未來》,其副標題很有意思-「《告白》後歷經10年,湊世界的集大成!」失去父母庇佑的10歲孩子章子,收到了來自未來的自己的信。這信件給了她一絲希望,支撐着她掙扎活下去。卻沒想到,一連串的校園欺凌事件讓章子的生活更加陷入絕望。無處可逃的她忍不住問:「長大的章子,讓我再問妳最後一個問題。我還活着吧?活到妳那個年紀了吧?」未來會好的,是騙人的吧……果然,還是湊佳苗一貫的暗黑風格,但恐怕就是讓人欲罷不能。7月21日來書展,見見這位暗黑女王吧。
譚劍
倪匡曾讚賞:「譚劍的科幻小說非常嚴謹,他不用教科書的方式推出理念,故事就不會沉悶。」
曾在電腦公司工作的譚劍,是年輕一代本地科幻小說作家中的佼佼者。中學時,他因為在圖書館打工而看到了倪匡的科幻小說,一下被吸引到了科幻這個「異世界」,之後嘗試向新雅少年兒童文學創作獎投稿,一下就拿到了科幻組季軍。他的代表作《人形軟件》構思歷經十餘年,出版後為他斬獲了首屆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科幻長篇獎。譚劍認為,好的小說既要好看,又要有思想。既要有精彩的故事將讀者吸引進來,又要有再深一層的寓意,作「警世之言」。在《人形軟件》中,他就融入了對人工智能的豐富想像,也折射了地產霸權下香港本土文化的被蠶食,可說是對自己寫作理念的一次嘗試。現在的譚劍,創作小說之餘也擔任影視編劇。今年書展,他將與多位作家對談,講講科幻小說的創作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