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本港早期小巴所使用的車輛多為歐洲品牌,如「金馬」(Commer)、「柯士甸」(Austin)、「摩利士」(Morris)和「福特」(Ford)等,也有來自日本「大發」(Daihatsu)與「五十鈴」(Isuzu)。
在一九六九年,港英政府將小巴座位從九個增至十四個,由於英國製造小巴空間有限,增加座位會使車廂極為擠迫,不符合安全規定,於是小巴營辦商開始物色其他品牌的小巴予以取代,而當時只有日本「日產」推出的Echo小巴符合政府要求,且價格廉宜,於是營辦商亦不作他選,紛紛引入Echo小巴取代舊車,以致出現一九七○年代街道上盡是日產Echo小巴的景象。
隨着時代發展,小巴服務不斷提升,港英政府亦放寬小巴的總負重限制。「三菱」率先於一九八三年推出空調Rosa小巴,「豐田」亦緊隨其後,於翌年推出空調Coaster小巴,希望在香港小巴市場中爭一席位。空調小巴甫推出,深受營辦商歡迎,紛紛棄用不設空調的「日產」Echo小巴轉投空調小巴,「日產」驚覺這一變化,亦急急推出空調版Echo(後來正式更名為Civilian)力挽狂瀾。這個新趨勢令非空調Echo小巴於其後十年間逐漸銷聲匿跡,香港小巴市場則形成「三雄鼎立」局面;經過多年汰弱留強,最終「日產」完全消失於香港小巴市場。
時至今日,「豐田」Coaster已成為大部分小巴的車款,亦有少量「三菱」Rosa小巴行駛。香港小巴主要使用Coaster的原因,就是因為維修成本較低,購買零件容易,保養良好情況下壽命可接近二十年,耐用程度較其他小巴甚至專利巴士優勝。在上世紀八十至九十年代,專利巴士公司九龍巴士亦購入數十輛成為旗下車隊成員,行走一些乘客較少的路線,直至回歸前才全部淘汰。
小巴以往以柴油作燃料,基於空氣污染日益嚴重,特區政府曾考慮要求小巴改用汽油作燃料。環保署與運輸署合作於二○○○年間推行「類燃料小巴測試計劃」,旨在研究另類燃料小巴的可靠程度,從而逐步推行小巴另類燃料化,減低整體碳排放。參與是次計劃的小巴生產商共有四間,共派出十五輛另類燃料小巴作為測試,最終只有「豐田」Coaster試驗成功,石油氣成為現時主要的小巴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