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
國家統計局16日發布數據顯示,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318,758億元(人民幣,下同),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4%,比上年四季度環比增長1.2%。其中,工業、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社零總額增速較去年全年均實現增長。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16日表示,國民經濟起步平穩、開局良好,延續回升向好態勢,創新引領作用增強,發展新動能加快培育壯大。高質量發展向新向好,彰顯中國經濟強大的韌性和潛力。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何平表示,一季度數據中,一些高科技領域的投資表現亮眼。另外,新能源等領域的技術不斷突破,降低了投資門檻,這方面的投資在不斷增加,成為經濟增速的重要支撐。
數據顯示,生產需求指標加快回升。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比上年全年加快0.7個百分點。分產品看,新能源汽車、3D打印設備、工業機器人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45.4%、44.9%、26.0%。一季度,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3%,比上年全年加快0.3個百分點。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4,671億元,同比增長4.6%,比上年全年加快1.1個百分點。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03,174億元,同比增長4.2%,比上年全年加快1.0個百分點。此外,在外部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出口61,314億元,增長6.9%。
談及一季度經濟數據,盛來運表示有五大特點:一是增長穩中有升。一季度GDP同比增長5.4%,增速高於去年全國5%的增速,也高於去年一季度5.3%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延續了去年以來持續穩中向好、穩中回升的態勢。

就業收入總體穩定
二是就業收入總體穩定。一季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指標是5.3%,3月份是5.2%,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5.6%,與GDP增長基本同步。
三是國際收支狀況良好。一季度,全球經濟增長動能偏弱,但中國進出口保持基本平穩的態勢,一季度貨物貿易進出口同比增長1.3%,出口增長6.9%。「這非常不容易,2月份以來國際貿易限制增多,出口保持6.9%的速度,顯示了中國出口的韌性。」盛來運說。
高質量發展向新向好
四是高質量發展向新向好。眾多科技成果不斷突破,帶動一季度高技術產業加快成長。一季度,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7%。此外,綠色發展持續推進。一季度,非化石能源消費佔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同比提高了1.5個百分點。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擴大,民生保障持續加力。
五是市場活力信心增強。3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是50.5%,比上月上升了0.3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回升。3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增長7.4%,社會融資規模存量8.4%,有力有效支撐了經濟增長回升向好。
盛來運表示,一季度開局之所以取得這麼好的成績,離不開以下三個方面:一攬子增量政策;各地區、各部門搶抓出口;中國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科技成果加快轉化應用,經濟新動能不斷成長。
同時,盛來運也坦承,當前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快速升溫,世界經濟秩序面臨重創,國內結構轉型任務仍然比較繁重。

專家料貨幣政策將轉向穩增長
財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預計,二季度國內宏觀政策進入集中發力期,政策將重點聚焦「振消費、穩樓市、穩股市、促民企」等關鍵領域,通過政策協同暢通國內大循環。預計貨幣政策重心將由一季度防風險轉向穩增長,降準先行、降息隨後,促消費結構性工具將較快出台。四月份政治局會議將是增量政策出台的重要觀測窗口。
新動能增強經濟協調性穩定性
中國社會科學院宏觀政策與評價研究室主任馮明認為,今年一季度經濟運行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預期明顯回暖,經濟活躍度提升。一個是中國經濟基本面因素,科技創新呈現出爆發式增長的苗頭,另外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包括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力度都是增強的,這對於提升國內外市場主體信心起到了非常好的激勵效果,對經濟起到很好的帶動作用。
針對美國對華濫徵關稅,盛來運回應指出,從短期來看,美國加徵高額關稅會對中國經濟和外貿帶來一定壓力,但是改變不了中國經濟持續長期向好的大勢。談及底氣,他指出,一是中國經濟有基礎,內需有支撐;二是市場多元化,出口有韌性。目前,中國已與世界上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貿易夥伴。今年一季度,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出口同比增長7.2%,貨物進出口額佔全部進出口額比重超過50%,多元化市場格局正在形成。此外,去年,「三新」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18%左右,中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已達到10%左右。新動能不斷成長,有利於增強中國經濟的協調性和穩定性。「中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力大,我們有底氣、有信心、有能力應對外部挑戰,實現既定發展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