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響應夏寶龍主旨講話
2025-04-17 19:05

【識港網訊】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前日(15日)在香港特區2025年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開幕典禮上,以視頻方式發表主旨講話。夏寶龍指出,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外部勢力搞亂香港、以港遏華的圖謀不會改變,也絕不可能得逞。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中國人民從來不吃霸道霸凌那一套,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是嚇不倒、壓不垮的。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香港同胞素有愛國愛港優良傳統,那些背叛祖國、背叛香港的人永遠不會有好下場。

有香港商會代表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分享了香港人曾經在美國的貿易配額限制下,打開業界在全球設廠的局面。在目前的局面下,有在美設生產線的企業,在港投資增設生產線。他們表示香港商界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並積極開拓內需和海外新市場,他們並看準香港面對貿易戰的新機遇,強調香港商界會與國家並肩作戰,守護國家經濟安全和發展利益。

廠商會:做好「持久戰」準備 擴展內地推廣渠道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子晉)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盧金榮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美國近日挑起關稅戰,試圖削弱香港作為單獨關稅區及自由港的優勢,香港工商界正積極變革和創新。下月,該會將到中東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卡塔爾進行市場考察,而屬下的CMA檢定中心也已開拓了清真認證及培訓服務,協助港商開拓伊斯蘭市場。他又透露,有從事保健產品、在美國設有生產線的會員企業近年投資了1億元在香港增設智能生產線,並正研究提高香港廠房產能,以應對內地市場對港產商品的上升需求。

盧金榮。(資料圖片)

會員企業投資億元在港設生產線

盧金榮表示,美國對香港加徵「對等關稅」的做法蠻橫霸道,不但沒有動搖大家對國家的信心,反而讓香港工商界看清美國霸權的本質,不再對美國市場抱有過多幻想,大家意志激昂、空前團結,已做好心理準備打「持久戰」,同時急謀新的發展出路,包括拓展內地、東盟、中東等市場,減低對美國的依賴,尤以內需市場大有可為。

他表示,廠商會會繼續積極支援港商開拓國家內需市場,譬如廠商會及廠商會牽頭成立的香港品牌發展局,去年在廣州進行大型品牌展示,展出逾50個香港原創品牌及其旗下超過150款產品,並在微信上建立「香港品牌市集」小程序,幫助港商擴展內地推廣渠道,提升品牌曝光度和知名度,又計劃在今年內前往北京及其他內地省市考察,以發掘更多內銷市場機遇。而不少來自食品、保健產品、珠寶及家電行業的港商已在內銷市場取得理想成績。

盧金榮強調,在當前國際形勢風雲變幻的背景下,香港工商界應以愛國之心、有擔當、自覺地在國際競爭與合作中維護國家的經濟安全和發展利益,包括透過深化國際交往合作等,與內地企業攜手並肩「共同走出去」,在市場開拓、專業服務、法規對接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力國家企業「出海」。「這不僅能有效提升香港的功能定位,也是在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與國家同心協力、共克時艱的責任體現。」

今年,廠商會將繼續舉辦領事酒會,加強與外國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聯繫,並會在6月承辦國際汽車及供應鏈博覽會,展示中國新興產業的最新研發成果,凸顯香港作為中國科技「出海」平台的功能等。

為內企提供檢測 成出海企業「總指揮塔」

盧金榮表示,靈活變通、永不言棄的精神早已植根港商DNA,面對貿易戰,廠商會有信心香港工商界能在變局中抓緊四大機遇,提升自身的國際競爭力,並助力國家應對美國打壓:

第一,在供應鏈方面,業界可為內地企業提供檢測及認證、合規、綠色環保、ESG諮詢及培訓等服務,成為出海企業「總指揮塔」,構建「高增值供應鏈管理中心」地位。

第二,在貿易方面,業界可在關稅戰下作為美國企業進入內地市場的中轉基地,而本地中小企也可參與更多國際供應鏈合作等。

第三,在金融方面,業界可利用本地投資環境安全和穩定,以及聯通內地龐大市場等獨特優勢,吸引外國企業和資金進駐,發揮資產避險功能。

第四,在產業發展方面,業界可透過持續深化「新型工業化」策略,吸引跨國企業將高增值的研發及生產環節保留或轉移至香港,以香港作為基地,拓展國際市場等。

工總:速推「雙軌升級轉型」 打造「中國名牌」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子晉)美國發起的關稅戰導致全球市場動盪,衝擊全球產業鏈,但香港自有出路。香港工業總會常務副主席陳祖恒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以香港紡織及製衣業早年的發展為例,指香港的紡織品及成衣出口過去是香港經濟的主要命脈,穩佔世界市場的重要席位,但有關發展受到美國市場相關貿易配額限制影響多年,「香港業界當年為應對貿易配額限制,廠家的足跡遍布全球。」他強調,這種奮力向上、懂得「見縫插針」的靈活性,一直是香港傳統工商界的競爭優勢。香港工商界早已習慣在國際貿易壁壘下靈活求存,而面對美國實施「對等關稅」施壓,業界絕不畏懼霸凌,可透過加速推動「雙軌升級轉型」應對,將與國家並肩作戰,將更多「中國製造」打造成「中國名牌」,守護國家經濟安全和發展利益。

陳祖恒分享了香港的紡織品及成衣出口業界,過去應對美國市場相關貿易配額限制的經歷,「譬如看到澳門有配額,香港業界就會到澳門開廠,更不用說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柬埔寨等東盟國家,甚至中北美洲的墨西哥,或者是非洲的毛里求斯、埃塞俄比亞等國,一些更是很荒蕪的地方。」

陳祖恒。(資料圖片)

多元化生產銷售 降低美市場依賴

如今,美國開「倒車」,破壞國際經貿規則和多邊貿易體制。陳祖恒認為,就算美國濫施關稅嚴重影響中美貿易的發展,業界仍可以透過加速推動「雙軌升級轉型」應對:一是將生產與銷售網絡多元化,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二是要善用香港業界自身國際化等優勢,推動內地企業從美國品牌的代工廠(OEM),升級轉型為自家品牌製造商(OBM),合作共贏。

「內地有很多範疇的內銷市場都十分蓬勃,產品百花齊放,甚至競爭非常激烈,很多能生存下來的產品或品牌都具有非常高的性價比。儘管有關產品對美國等人均工資相對較高的發達國家可能未算最吸引,但對東盟、中東等『一帶一路』沿線市場卻具有無比競爭力。」他說:「我們要幫它們走向國際,業界可以視今次貿易戰為與內地聯手打造『中國世界名牌』的良機。」

啟動多層次應對機制 東盟設分部

陳祖恒透露,業界已啟動多層次應對美國關稅戰的機制,從組織法律專家解讀美國政策條文,到與銀行提前協調貿易融資,工總亦已設立東盟分部,在東盟國家建立代表處推動香港工商界與當地的緊密合作等。

陳祖恒強調,香港工商界要在國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找準自身定位,發揮好作為「超級增值人」的角色,包括用好本地普通法系、國際化標準和專業服務等,協助內地企業適應海外市場需求等,「對於美國的霸凌行徑,身為中國人,與國家同行是必然,而香港業界無須單打獨鬥,只要與內地的產業鏈攜手努力,深化國際交往合作,必能乘風破浪。」

责任编辑:liang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