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中國戲曲節下月開演 名伶齊集
作者:中國戲曲節2019   來源:橙新聞    2019-05-21 17:03
戲迷們注意,第十屆中國戲曲節將於6月中至8月中開演!本年演出陣容依然強盛,先由中國國家京劇院與上海京劇院打頭陣,更有新編粵劇、廣東四合院音樂會、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江蘇省崑劇院、上海越劇院、京昆劇場與山東省京劇院。

【識港網訊】戲迷們注意,第十屆中國戲曲節將於6月中至8月中開演!本年演出陣容依然強盛,先由中國國家京劇院與上海京劇院打頭陣,更有新編粵劇、廣東四合院音樂會、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江蘇省崑劇院、上海越劇院、京昆劇場與山東省京劇院、浙江省溫州市甌劇藝術研究院等演出單位,劇種豐富。不少劇目將於本年啟用的西九戲曲中心大劇院上演,想率先體驗,就要留意以下精選節目了。

南北兩大京劇團揭開序幕

本年戲曲節將於剛開幕的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揭開序幕,邀來北方與南方的兩大京劇院團――中國國家京劇院與上海京劇院上演多套經典京劇。包括京劇大師李少春的代表作,取材自名著《水滸傳》的《野豬林》;首演於1923年,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古裝新戲中的代表作《西施》;蓋(叫天)派的代表劇目,展現身段魅力的《武松打店》;以及膾炙人口的《玉堂春‧女起解、三堂會審》及《七俠五義》等。

兩大京劇院團打頭陣 圖:香港戲曲節

古腔粵曲 重現八音班全盛演出

民間表演由來已久,戲曲節的「廣東四合院」節目,寓意結合了大八音、說唱、廣東音樂及古腔粤曲四種具歷史及保留價值的廣東民間表演藝術。大八音一般稱為「鑼鼓櫃」,清朝咸豐四年粤劇被禁演期間,八音班用大、小嗩吶模仿平、子喉唱腔,以「奏」粤劇的方式代替粤劇演出;說唱則包括南音、摸漁歌(木魚)、板眼及龍舟,當中南音及摸漁歌更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廣東音樂以表現嶺南氣質為主;古腔粤曲則用中州韻演唱,現時粤劇演出幾乎全用廣府話演唱,當今能將古腔正確咬字並唱出韻味的伶人為數不多。

是次節目邀得高潤權帶領五人樂隊重現八音班全盛時期的演出;名伶阮兆輝及青年南音唱家梁凱莉演唱板眼、摸漁歌及南音等說唱項目;余少華及陳子晉領導的粤樂團演奏多首名曲如《平湖秋月》及《孔雀開屏》;資深古腔表演家阮兆輝、吳仟峰及新劍郎等演繹古腔經典曲目如《寶玉怨婚》及《西廂待月》等,以鼎盛陣容為觀眾重現具傳統特色的民間藝術。

海上絲路起點 福建梨園戲再現

梨園戲起源於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福建泉州。它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以閩南語泉州腔演唱,乃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劇種之一。梨園戲劇目分爲「上路」、「下南」及「小梨園」三大流派。「上路」大多搬演忠孝節義的題材,如《朱買臣》劇本。此劇經老藝人加以口述後修復而成,對白、唱詞中含有豐富的閩南古語和俚語,是一齣珍貴作品。「下南」大多搬演民間故事,如充滿濃鬱生活色彩的《李亞仙‧蓮花落》。觀眾更可欣賞《呂蒙正》及《劉智遠》兩齣「小梨園」劇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梨園戲代表性傳承人及中國戲劇梅花獎二度梅得主曾靜萍,將與劇團為觀眾呈現古南戲的古樸色彩。

梨園戲歷史悠久 圖:中國戲曲節

越劇演繹四個愛情經典

上海越劇院的節目一直很受歡迎,今年劇院匯聚多位著名梅花獎得主及國家一級演員,演出經典長劇《西廂記》、《孟麗君》、《西園記》及《孔雀東南飛》。婉轉柔美的越劇與四個古典愛情故事碰撞,相信會令戲迷非常陶醉。

越劇演繹經典愛情故事 圖:中國戲曲節

溫州甌劇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甌劇原名為「温州亂彈」,是浙江省傳統地方戲曲之一,於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甌劇表演文武兼備,文戲唱腔細膩含蓄,武戲特技眾多且均顯獨到之處。本年戲曲節,浙江省温州市甌劇藝術研究院將帶來三齣全劇《白蛇傳》、《殺狗記》及《高機與吳三春》,並由甌劇兩位領軍人物――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方汝將,以及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主角獎得獎者蔡曉秋領銜演出。

甌劇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圖:中國戲曲節

原文鏈接: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19/05/21/010117136.shtml

责任编辑:sy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