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不懂開會
作者:秋風   來源:識港網    2019-04-08 17:32

剛開完會,碰到一位老領導,慨歎道:“以前坐在田頭蹲在車間隨便湊起來就能開個會,現在的會愈開愈複雜,變得都快不懂開會了!”當了大半輩子官開了幾十年的會,本來開會就是當官的專業,現在一下變得“專業不對口”,真是“老革命碰上新問題”了。其實,這也難怪,現在的會議名堂越來越多,花樣越變越新,費用也越收越高。

會多,是我們的傳統,我們也早已習慣了開會。問題是,有的本來一個電話一紙公文就能辦妥的事情,卻非要不厭其煩地把人從東西南北集中在一起,面對面坐上半天,似乎只有這樣才見重視才夠規格。而開會的人如何貌合心離、會議的效果怎樣、問題解決了沒有,那是另外一回事。而時間人力上的浪費和財力物力上的消耗卻是難於統計的。這類會議開多了,組織者覺得沒新意,與會者更感到枯燥乏味。於是,有聰明者發明把會議拉到一些風景名勝甚至國外去開。利用開會遊山玩水,早已不是新聞。“會浪”滔天也屢被輿論指滴,然而,“會海”氾濫不但沒得到控制,更有蔓延發展的趨勢。

改革開放,經濟搞活,會議同樣也被搞“活”起來。為吸引參會者,現在的會議通知大都附有禮品券、抽獎券。我想,不用多久,連開會吃飯的菜譜也會印上去。有人別出心裁把“市場機一制’,引人會議,在會務費上大作文章。凡參加會議要交會務費,」除了會議的食宿、車船和旅遊觀光等費用外,還有一部分“回嗜扣”給參會者作“自由活動”費,一部分購買紀念品饋贈給與今代的人存念。現在的紀念品可不是當年的筆記本保溫杯那麼簡單、動輒就是幾百塊上千塊,紀念意義重大。本來可以在單位召開的會議紛紛移師到賓館飯店。在賓館開會,除了吃住舒適方便外,與會者在開會之餘,還可以盡情享受賓館的各種健身娛樂設施,打保齡球、唱卡拉OK、跳舞游泳、桑拿按摩,其花費統統打進會議費統一報銷。會議的內容豐富多采,六天開會五天半觀光,讓你絕對沒有工夫打磕睡。會議之意不在會,在乎山水之間,在乎吃喝之中,在乎吃飽喝足後帶著貴重禮品回家。有些會議的議程更是把“玩”的功能發揮到了至極,明明是一、兩篇講話稿發放一下就能解決的事,卻出現了諸如“蘇州報到,三峽開會,中緬邊境考察,到深圳作會議總結”的並非天方夜譚式的會議開法。如此開會,吃喝遊玩奉送禮品外加補貼,反正公家“買單”,這樣的“福利”何樂而不為?至於會議的內容是研究今冬滅蚊還是明春打狗,那倒無關緊要,要緊的是組織開會有人參加,參加開會又能得到好處,你開心我滿意,皆大歡喜。所以,這也就難怪總有人會樂此不疲地去組織開會。為了使會議開得更有創意,更能吸引人甚至能在開會中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會越開越遠,時間越來越長,費用當然也一個跟頭接一個跟頭地往上翻。面對這類“高價會議”,幾人歡喜幾人憂,一些效益不好、經費緊張或私人掏腰包的,大多只好放棄參加。如果碰上下死令“不得缺席”,那就只好咬緊牙關放血了。

我並不是反對開會,必要的會議還是要開的,許多事還都是在會上落實下來的。但開會要講效率,要解決問題,如果利用開會搞形式主義或把會議開成旅遊會、吃喝會、禮品會,既勞民傷財又敗壞風氣,這類會不開可能比開更有意義。有人說,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中國的會也是世界之最,打開電臺電視翻開報刊走到哪里,無處不見到開會。如果我們能少開些會,多幹些實事,我們可能會少些虧損企業,國家財政上的赤字至少也可少掉兩個零。遺憾的是,名目繁多的會養活了一批專門開會的人,而這些以開會為職業的人,一天到晚忙得團團轉,仿佛不開會沒法活下去,又絞盡腦汁想出了更多名堂的會議來。如果哪一天能看到這些靠會為生的人沒事幹要“跳槽”或失業,那不單是怕會者的福音,乃是人民幸甚、國家幸甚。

1996年11月

责任编辑:wuzy